《認一認3》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母語環境,自主識字,促進學生課外更廣泛地識字。這符合新課標提倡的讓孩子盡早多認識漢字的精神。)
4.復現生字,體會字義
師:這些字都認識了,咱們再來看幾幅圖好嗎? (放多媒體,出示各種衣服的圖)你看到了什么?(生:風衣、襯衣、褲子、裙子。)
師:這些都是什么? (生:衣服。)
師:我們每天起床要——(做穿衣動作) 生:穿衣服。 師:晚上睡覺要——(做脫衣動作) 生:脫衣服。 師:衣服臟了要——(做洗衣動作) 生:洗衣服。 師:洗好了衣服要——(做晾衣動作) 生:晾衣服。
師:這里面的“衣”,都是咱們今天學的“衣”字。
師:(放多媒體,出示“水稻”、“麥子”等)這些是什么?(生:水稻、麥子。)這些叫糧食,其中的“食”是咱們今天學的這個“食”。
師:(放多媒體,出示“餃子”、“粽子”等食品圖)這些是什么?(生:餃子、粽子、香蕉、月餅。)這些叫食品,其中的“食”也是咱們今天學的這個“食”。
師:(放多媒體,出示各種家居、住所圖)這些是什么?(生:樓房、院子、臥室、客廳……)對,這都是人們住的地方。
師:(放多媒體,出示交通工具圖)這些是什么?(生:飛機、火車、輪船、汽車)小朋友開一開好嗎? (生表演開火車、開飛機、開汽車,嘴里發出喇叭聲、汽笛聲。)
師:這都是人們出行的工具。
(設計意圖兒童理解字義也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老師幫助兒童理解字義,充分地借助了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言語經驗,有的還要讓兒童親自去體驗體驗。這些做法都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的。)
師:衣食住行是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你們的衣食住行靠誰呢?(生:爸爸、媽媽。)
師:爸爸、媽媽還可以稱呼什么?(生:父母。)
師:我們是父母的什么?(生:我們是父母的兒女。)
師:我們做兒女的,小的時候衣食住行靠父母,父母老了,他們的衣食住行又靠誰呢?(生:靠我們兒女。)
(設計意圖:通過對話,有意識地引導兒童運用“父母”“兒女”,使他們在運用中加深對“父母兒女”的理解。)
師:做兒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你們還記礙漢語拼音第9課的“語境歌”嗎?誰來背一背? (指名背:小烏鴉,叫嘎嘎,捉條蟲子喂娃娃。秋風起,天氣涼,媽媽為我做衣裳。)
師:小烏鴉的父母把兒女們養大了。小烏鴉的父母老了,翅膀的毛掉了,不能飛去捉蟲子了,老烏鴉的兒女們不貪玩:叼來蟲子一口一口地喂它們的父母。多懂事的小烏鴉!
(設計意圖:聯系剛剛學過的語境歌,不光是滲透了孝敬父母的教育,而且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通過反復使用“父母”“兒女”,使兒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深了對“父母”“兒女”詞義的領悟。)
5.指名認讀
師:咱們自己學會了八個字,你能把這八個字連起來讀讀嗎? 誰愿意讀? (指名認讀)
五、小結回歸,誦讀課文
1.師:你還能把《認一認3》所有的字連起來讀嗎? (自由練習、指名讀)
師:你讀得不僅正確,聽起來還很有節奏呢!能學著他的樣子讀一讀?(再指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