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飛的圖畫》教學設計評析
<會飛的圖畫>是語文出版社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課文從爸爸給小明的來信引出郵票,通過媽媽介紹,小明了解到郵票就是“會飛的圖畫”,最后以小明想象自己畫的郵票飛向四面八方結尾。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課文。面對這樣一篇課文,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解讀。上面三篇風格各異的教學設計展示了三位老師不同的教學個性。黃利珊老師教學扎實嚴謹靈活。黃老師緊扣課題<會飛的圖畫>,抓住了郵票畫面美麗和能夠幫助寄信這樣兩個特點,時時處處讓學生注意感受郵票的美麗與神奇。其中,美麗與“圖畫”對應,神奇與“會飛”對應,十分貼切到位。在教學中,她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毫不放松該有的語言訓練。設計嚴謹而又不失靈活。從導入到識字到學文到作業,從理解到運用到積累,整個教學層層遞進,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精心設計,看似隨意卻體現了教師的匠心。她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教學:課一開始,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情境,以小明給班上的小朋友寫的一封信這樣一種新穎的又符合課文特點的方式導入課文。接下來的教學中,小明一直和學生們一起共同學習。如小明幫助提示學習要求,用小明的口吻來介紹郵票知識。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感到親切有趣,能有效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同時,黃老師注重教學的優效,追求一種“立體”的效果。如,對詞語的學習運用。對“盼望”一詞的學習,對“四面八方”一詞的學習,都不是就詞學詞,而是把詞語的學習和文本的感悟和能力的培養很好地結合起來。如,就“四面八方”一詞的學習,教者設計了一個動畫:一封封貼上郵票的信飛向四面八方。這個設計,一方面讓學生形象地理解詞意,一方面也生動地向學生展示了郵票的神奇。
嚴霞老師的教學設計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側重于體現郵票的圖畫美的特點。整個教學,緊扣課題中的的“圖畫”來作文章,從觀賞郵票實物認識郵票,到通過課文感受圖畫,到自己動手動腦設計郵票,一切都圍繞著“圖畫”:一開始讓學生談郵票,引導學生說手中的郵票的畫面;接著,在課文學習中也重點抓郵票“畫面美”這樣一個特點讓學生感受;最后,讓學生自己設計郵票,讓學生畫一畫郵票,再說說自己畫的是什么,還是體現一個“畫”字。她的設計比較粗放,注重語文教學的生活性、開放性和綜合性。教學從生活入手。先讓學生通過談手中的郵票來認識郵票,讓學生談談對郵票的認識,在觀察交流中豐富學生對郵票的認識。補充的郵票知識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拓寬。教學注重自主開放。讓學生自己談對郵票的認識,讓學生自己通過讀文感受郵票的美,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郵票,整個學習過程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沒有把自己局限于文本上,對文本有自己的取舍(如課文學習沒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圖畫”,重點學習了第三自然段),并且,在教學中,引進了大量的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活動。
李亮老師的教學則緊扣一個“情”字,側重于讓學生了解郵票“會飛”的功能。教學從感受親情開始,進而讓學生體會郵票有情,感悟郵票傳情。整個的教學情意濃濃。教師教學中老師多次讓學生以小明的角色進入課文,讓學生設身處地去理解爸爸和小明之間的思念之情,小明見到爸爸來信后的喜悅之情,小明對郵票的喜愛之情,小明希望用郵票傳遞感情的美好心愿。為了體現課文之情,李老師創造性地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如,“爸爸來信了”的表演,交流各自郵票說郵票中的故事,夸夸郵票感謝郵票傳情,通過說一說、做一做、遞一遞讓郵票幫助傳情。通過參與這些饒有趣味的活動,學生學習了語言,體驗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