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合在一起成新字”
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nèi)容:
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第2課第一課時
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一篇富有兒童趣味,簡短易讀的兒歌,教材初步向學生滲透透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guī)律識字,啟發(fā)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學情
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享受到了學習中字詞帶給自己的快樂,他們能夠積累識字的方法,利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學習,但他們對文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guī)律不熟悉,不過,孩子們喜歡讀兒歌,樂于在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生字,綜合素質(zhì)在逐步提高。
教學目標:
(1)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認識1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從、舌、甘”。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積累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識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傳說漢字是一個名叫倉頡的人造出來的。他根據(jù)事物的樣子創(chuàng)造了許多字,比如說:“日、月、田……”可是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樣還不夠,很多東西畫不出來。怎么辦呢,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外面特別明亮他就想:太陽和月亮是最明亮的了,就把日和月合起來叫“明”吧。他看見一片尖尖的草葉,又想,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字吧。用這樣的方法,他又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漢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文字。
板書課題:2、合在一起成新字
請同學們舉起手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比一比誰最認真。
【設計意圖】
孩子們喜歡聽取故事,生動的故事情境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對新知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樣很自然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過程中。
【評析】
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描述,一定能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漢字是那么鮮活有趣,從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本課的學習活動之中。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范讀,聽老師是怎樣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
【設計意圖】
讓學生整體感知兒歌的內(nèi)容,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能把無聲和書面語言轉化成生動的有聲語言傳遞給學生。
【評析】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講,教師的范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范讀為后面的孩子順利讀文起到了鋪墊導航的作用。
2、布置自讀
提出要求: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輕聲讀兒歌,用鉛筆畫出你讀不準或是不認識的字,然后多讀幾遍,想辦法讀準它,也可以向老師求助。
【設計意圖】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識字,同時滲透自主識字的方法,這樣于無形之,使孩子們體驗到自主識字過程成功的快樂。
【評析】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提出的要求很明確,使學生的自主識字過程有方法,有步驟有目的,有效地調(diào)動多種感官參與識字。
3、檢查自讀
(1)課件,出示13個要求會認的字。(帶拼音)
自讀、領讀、互讀、齊讀
有哪個字的讀音你想提醒小朋友們注意嗎?
如: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森”字,因為它是平舌音,請大家隨我一起讀。
(2)去掉拼音,將生字的順序打亂。
自讀,遇到讀不準的字,可以看書上的拼音,問問同學,問老師。
拿出小卡片,請你當小老師檢查一下他們讀得怎么樣,有問題你可以幫助他,讀得好,你可以表揚他,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