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四、 回歸整體
學了課文,你懂了什么?
板書設計:
2、小樹謠
綠 紅
嫩芽 樹梢 花蕊 花苞
長成大樹——小鳥筑巢
【整體設計意圖】 本課是一首充滿了童趣的詩歌,根據兒童詩歌的特點,本教學設計力求從學生生活出發,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讀書,主動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讀書、想象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小熊和小鹿”教學設計及教學意圖
教學內容:
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0課《小熊和小鹿》第二課時(102~104頁)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通過人格化的手法,借助于孩子們喜愛的情境講述了小熊和小鹿講誠信、守信用的事。這個故事很有童趣,通俗易懂,符合孩子的現實生活,告訴我們答應過別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若一時做不到,也要及時通知對方并做出解釋,從而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守信用的責任意識。
課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小熊聽說去奶奶家,高興得不得了。第二至四自然段講小熊想起答應了小鹿一起去種樹,便沒有去奶奶家。第五、六自然段講熊媽媽走了,小熊在家里等小鹿,等了很久小鹿也沒來。第七、八自然段講小鹿生病住院了,他讓爸爸告訴小熊,說聲“對不起”;小熊表示理解,并說明去看望小鹿。第九自然段講熊媽媽贊揚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課文配有三副形象生動的插圖,有利于學生將語言文字與直觀形象的事物聯系起來,加深對故事情節的了解,體會詞句的意思,感悟文中角色的特點。
課后有四道練習題。第1題是朗讀練習,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第2題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思考練習,以訓練其思維能力。第3題是句子練習,先體會“都”在句中的意義,然后照樣子說帶“都”字的句子。第4題是寫字練習。
學生分析:
本文的教學內容比較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理解上不會有較大難度。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能力強,教學中可充分利用精美的課件和插圖來幫助孩子們學習,這樣有利于學生將語言文字與直觀形象的事物聯系起來,加深對故事情節的了解,體會詞句的意思,感悟文中角色的特點。由于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經驗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關注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