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時引導孩子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這樣的句式表達自己所見。)
【播放學生熟悉的課間音樂、出示孩子熟悉的課間活動的畫面,激起學生表達的熱情;學生表達畫面所見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表達,培養孩子講普通話、說完整話的良好習慣。】
二、 創設情境,交流游戲,鼓勵評價,互動交際
1.“棒棒糖”電視臺要到咱們學校采訪課間活動,誰能把自己課間活動的游戲說清楚,接受電視臺的采訪?
2.平時,你和同學們在一起喜歡玩兒什么游戲?你們是怎么玩的?
3.引導孩子主動交流、鼓勵孩子多角度評價。
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踴躍發言;
教師相機指導孩子從“表達的是否清楚、完整”、“表達時態度是否自然大方”、“是否有表達的自信心”等方面進行評價。
4.教師小結并提出希望。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教學中設計“電視臺來采訪,請孩子做介紹”這一環節,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強烈愿望。在孩子介紹自己和伙伴的做游戲過程時,教師引導孩子從多角度進行評價,既達到了把游戲過程說清楚的目的,同時培養了孩子傾聽的習慣、評價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三、場景模擬,活化交際
1.和常在一起玩兒的小伙伴坐到一起,說說玩兒過的游戲,互相補充。
2.小組推薦一名“說游戲能手”。
3.模擬演練
(1)教師佩帶記者證,扮演電視臺采訪的記者。
哪個小組的“說游戲能手”愿意介紹一下你們玩兒過的游戲?
學生代表到臺前與“記者”交流,教師引導孩子見面時、分別時有禮貌地問候與道別;同時以“記者”的身份對沒有聽明白的地方進行咨詢。
(2)學生佩帶記者證,扮演記者進行采訪。
學生介紹,“記者”學生評價,班級伙伴評價。
4.教師組織孩子評選“最佳說游戲能手”、“最佳記者”。
5.交流心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應該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在本環節的設計中,以師生表演、生生表演的形式,增加學生練說的機會,擴大學生交際的面與量,為學生人際交流素養的形成打下基礎。】
四、總結收獲、激勵孩子
1.總結談話
2.提出希望:我運動,我快樂!
【整體設計意圖】
《我喜歡玩兒的游戲》是孩子們熟悉的生活話題,如何讓孩子將這一熟悉的話題說清楚、說完整、說生動,同時讓孩子在說一說、評一評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是教者這節課努力要達成的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為此,開課即讓孩子在音樂聲中、在熟悉的畫面中進入情境,讓孩子要說;然后,教師創設“棒棒臺來采訪”的情境,讓孩子主動說,學習說;最后,教師創設模擬情境,扮演記者,再請孩子當記者介紹喜歡玩兒的游戲。就在這一個個情境中,規范孩子的語言、引導孩子文明的態度、鼓勵孩子多角度的評價,為“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的目標的達成打下基礎。
【評析】
課標中要求口語交際“應該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這一目標的達成離不開教師每一節課持之以恒的努力。堅守理念,持續努力,孩子的人際交流的素養才會螺旋上升。王老師正走在路上,這讓我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