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評析:這段的教學主要是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化,抓住課文中對話的語言特點進行教學,讓課文貼進生活,語文教學不但讓學生學到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做人。該環節給予學生較多的讀書時間,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理解課文,做到以讀代教,讀中感悟,讓學生受到要做守信用的孩子的教育!
(五)學習第9自然段
1、齊讀第9自然段 理解贊許
2、完成練習題3:
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我們都愛踢足球。
_______________都 。
三、拓展練習,加深理解
提問:你是個守信用的孩子嗎?說一說。
四、寫字指導:出示:想、趕、注重知道心字底的寫法,認識走字旁。
(師板書后巡視指導,強調拿筆方法和寫字姿勢)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想你和我一樣都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兩個守信用的好孩子,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嗎?請同學們課后寫一寫。
板書設計:
小熊———不去奶奶家—— 在家等
21、 和 講信用
小鹿———發燒了不能去——去通知
【整體設計意圖:本節課是一年級閱讀課的第二課時,依據一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求,讓學生自己充分地讀,通過讀來培養學生的理解、感受、感悟等多方面能力,來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語感。,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本節課,我通過 “復習生字、情趣導入——細讀課文、感悟內涵——拓展練習、加深理解——寫字指導——課堂總結、布置作業”等教學環節,注重學生個性感受和個性經驗,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古朗月行》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
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23頁
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詩,全詩原16行,課文節選其前4行。詩句的意思是:年幼時不認識月亮,稱它為白色的玉盤。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鏡子,高高地懸掛在夜空云間。作者以神話般的想象,贊美了月亮的神奇與美妙。
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語文學習,學生對生字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方法,大部分學生能夠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但是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對古詩描繪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不過,他們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探究欲望。
教學目標
1、認識“朗、識、玉、盤”等4個生字。會寫“玉、識”等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月亮的美妙與神奇。
教學重點:識字和朗讀、背誦課文,從讀中感受月亮的美妙與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