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三、指導寫字
出示“爸、趕、起”,著重指導“爸”和“趕”字,認識“走”字旁。
(師板書后巡視指導,強調拿筆方法和寫字姿勢)
【設計意圖:安排此環節的目的是課堂教學的需要,因為首先第一課時的識寫字教學不可能都在一課時內全部完成;其次,科學有效的課堂應該是動靜結合的課堂,這也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在大量的讀文學習之后,每節課抽出一定量的時間用來進行寫字的訓練,既是一個良好課堂教學機制的運用,又能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評析:“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是語文學習過程必不可少的環節,如何將它們有機地統一在一節課之中,讓學生充分掌握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教師把寫字訓練各占用較小的時間比例分散在兩個課時之中,減輕了低年級字詞教學的占據較大比例的過重負擔,降低了學生學習字詞的難度。】
四、課堂小結
【整體設計意圖:本節課是一年級閱讀課的第二課時,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本節課,我從如何能夠有效進行語文閱讀課的角度出發,通過 “復習字詞導入——帶問題聽讀思考——默讀標畫——朗讀悟情、體會中心——拓展閱讀、升華中心——寫字訓練”等聽說讀寫的訓練,努力讓學生在一種愉悅寬松地氛圍中學語文、用語文,感悟語文,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感染。】
【評析:有效教學一直是新課改實施以來所大力倡導的課堂教學,而如何在小學低年級段開展語文閱讀課教學顯然是一大難點。怎樣既要考慮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寓教于樂、又能使語文基礎知識的字詞學習落到實處,的確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時下一番功夫。本節課,鄭老師在充分考慮以上因素的前提下進行了閱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上課伊始以其精煉嫻熟的簡筆畫導入,先是復習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進行回顧鋪墊,接著是指名讀文,其他同學帶著中心問題思考,然后是匯報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精讀重點句展開評析和閱讀課文故事,隨后安排的拓展閱讀的環節把課文故事的精髓推向高潮,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使其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感染。最后的寫字訓練安排也是對初入學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訓練。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以“讀”為主線,圍繞一個“中心”展開課文內容的學習,整個過程設計也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的主體,沒有過多斧鑿的痕跡,為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所思所想留有一定的空間,又很好地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總之,本節閱讀課的教學設計應該是一節比較實用的語文閱讀課的常態教學模式,值得推薦。】
葫蘆島市連山區進修學校
快樂的小青蛙
教學內容:
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23課。
教材與學情分析:
《快樂的小青蛙》是有趣的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教育意義深遠,內容淺顯生動,學生很感興趣。學習本課,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遇到困難善于動腦的良好習慣。
教學中教師為了更好的讓學生領悟課文思想,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圖片讓學生在觀察以及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課文內容,識字教學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