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四、整體感悟,熟讀成誦。
(1)、小時候不知道圓圓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盤。又以為它是梳妝用的鏡子,飛到藍藍的天上了。下面咱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聽老師讀,劃出停頓和重音)。
(2)、學生練讀。
(3)、指名讀、比賽讀。
(4)、學生評議。
(5)、背誦古詩。
(6)、學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問題嗎?
【設計意圖】在圖文結合感悟意境的基礎上,學生已不是毫無目的、空泛的讀詩,而是讓學生根據語言和意境的聯系,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并達到熟讀成誦,使學生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評析】這樣圖文結合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感情朗讀,讓孩子們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體驗,使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同時也激發了他們觀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并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五、指導寫字
(1)、分析結構
(2)、大屏幕放大田字格中的字,學生觀察,說出關鍵筆畫的位置。
(3)、叫師范寫,邊范寫邊強調關鍵筆畫的位置。
(4)、學生書寫,評價,再寫。
【整體設計意圖】
古詩詞往往用字凝練,意境深遠,學生理解有一定困難,對于剛學古詩的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學習古詩詞,重在讀,不在“懂”。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目標中也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古朗月行》以神話般的想象,贊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教學的關鍵是讓通過想象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沒有設計繁瑣的分析、頻繁的提問,而是通過以讀代講,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盡量讓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實踐的過程,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審美樂趣。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把朗讀訓練貫穿于整個古詩教學中。由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到感情朗讀、熟讀成誦,讓孩子們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我喜歡玩兒的游戲
教學內容:
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65頁。
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以“我喜歡玩兒的游戲”為話題,話題選擇來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讓孩子有話可說。教材同時配有一段提示語和一幅情境圖。提示語和藹可親,娓娓道來;課間活動的情境圖,能快速喚起孩子美好回憶,為孩子們積極地參與、生動地表達做好鋪墊。
一年級孩子正處在小學低年段,有很強烈的參與欲望,表達的積極性很高;但大多數的孩子還不能說幾句連貫的話;在別的伙伴表達的時候,其他的伙伴還沒有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還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
教學目標:
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語言文明,態度大方。
把游戲過程說清楚。在說游戲、議游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評價的能力。
鼓勵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教學準備:
學生課間活動的畫面;課間音樂。
教學過程:
一、 播放音樂,出示畫面
1. 播放課間音樂,出示學生課間活動畫面。
孩子們,快聽,音樂響起來啦!小朋友們都到操場上來做游戲了。
2. 說說他們都在干什么?(學生表達所見,教師規范語言。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