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蘇少版)
第二課時 總第 課時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教學內容:唱:《恰利利恰利》
教學目標:
1、學習印度尼西亞民歌《恰利利恰利》,感受勞動歌曲的音樂特點。并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勞動場景。
2、能用豎笛演奏歌曲的二聲部。
教學重點:通過體態語言、樂器演奏表現出歌曲的愉快情緒。
教學難點:歌曲的二聲部合唱要配合得和諧、自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創設情景(旅游觀光車)
2、游戲:打擊節奏 | |
3、風光片:印度尼西亞
4、學生交流平時對印度尼西亞的了解與觀后感。
二、學習新歌
1、范唱歌曲《恰利利恰利》
2、學生交流對歌曲的情緒特點以及節拍特點的感受。
3、用特征節奏為歌曲伴奏,加深對歌曲旋律的感受。
4、學生自學歌曲前半部分,對歌曲襯詞有困難的教師進行幫助。
5、學習合唱
a、聆聽歌曲二聲部,說出旋律特點。(在模仿什么?)
b、學生跟著動畫演示和音樂,表現耕田和撒種的勞動場景。
c、學生用豎笛自學二個聲部的旋律。
d、學生分成二個聲部,隨著音樂,用律動(耕田與撒種)、豎 笛與律動、二聲部豎笛合作。
e、合唱(師生合作)
6、完整演唱歌曲,學生載歌載舞,部分學生用豎笛伴奏。
三、小結下課
第三課時 總第 課時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教學內容:1、唱:《豐收之歌》 2、動:集體舞
教學目標:
1、用平穩、悠長的氣息和柔和、連慣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豐收之歌》,表達丹麥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2、學跳集體舞《豐收之歌》
教學重點、難點:用柔和、連慣的聲音歌唱《豐收之歌》,唱好一音多字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好!
精彩三分鐘。
二、讀譜知識。
1、出示課件:視唱歌譜
2、觀察、思考、探討:這幾個小節同我們以前認識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學新歌《豐收之歌》
1、情境導入。(課件出示)
猜猜這是來到了哪兒?(丹麥)是什么美景?請聽《豐收之歌》
2、聆聽范唱,了解節拍及樂曲的基本情緒。
3、我們用拍手的方式為他們伴奏。
4、隨樂用la哼唱兩遍。
5、隨樂學曲譜。
6、朗讀歌詞。(要飽含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7、隨樂唱詞。
四、音樂游戲:
1、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先后離開坐位圍成兩大圈,邊唱邊跟著領頭的小朋友做動作,歌聲形成卡農式,最后各大圈又回到自己的坐位結束
2、布置家庭作業:
在美麗的秋天里,你喜歡什么?是果園的水果?動物園的動物?公園里的花朵?------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喜愛,把它畫在書上,課后給大家說一說,另外,希望同學們利用休息時間到公園、郊外尋找一些樹葉,經過自己剪貼,制作一幅精美的藝術作品,為它選上一段音樂,或配上幾句歌詞。
第四單元 田野在召喚
第一課時 總第 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