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樂(五線譜)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1、欣賞侗族大歌《小山羊》
2、欣賞琵琶獨奏曲《天山之春》
教學目標:
1、知道《小山羊》是侗族民歌,《天山之春》的旋律取材于維吾爾族民間音樂,并感受其風格。
2、熟悉兩個作品的旋律,并能隨音樂哼唱。
3、知道中國民族樂器琵琶,并能聽辯其音色。
教學重、難點:熟悉兩個作品的旋律,并能隨音樂哼唱。
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小山羊》的聽賞。
2、初聽作品,組織簡短的討論。
3、第二次聽賞作品,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聆聽第二部分兩個聲部的變化。
4、組織學生分別哼唱《小山羊》兩個聲部的曲譜后,再播放范唱,讓學生隨錄音哼唱。
5、組織學生簡短討論。
6、巧設“話題”,轉移欣賞內容。
7、板書曲名及簡譜后,播放錄音《天山之春》
8、組織簡短討論。引導學生就“音樂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這個話題
9、再次欣賞《天山之春》。為加強學生隨音樂輕聲哼唱旋律或模仿琵琶演奏進行聽賞。
10、板書設計:曲名及簡譜
11、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記歌》。
2、即興創編。
教學目標:
1、能基本正確而流暢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記歌》,并知道該作品是貴州布依族民歌。
2、能體會歌詞中襯詞對情趣表現的作用,并能以風趣的演唱進行表現。
3、主動參與創編實踐,并能作出簡單的填詞創編或欣賞別人作出的有價值的創編。
教學重、難點:
1、簡單的填詞。
2、欣賞別人作出的有價值的創編。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出示大歌篇,聆聽歌曲范唱。
3、組織簡單的討論。
4、介紹《久不唱歌忘記歌》的相關背景與布依族人文風情。
5、引導學生關注錄音范唱后,聽取學生的評述。
6、指導學生練習襯詞的朗讀和演唱。
7、完整演唱及多種形式的練唱。
8、引導學生按曲調即興填詞。
9、個人表現與小組合作表現。
10、學生公認的好的填詞給予表揚,通過板書,組織全體演唱。
11、板書設計:久不唱歌忘記歌 樂觀 風趣
12、課后小結
第四單元 學戲。ǹ偭n時)
教學內容:走進京劇大世界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使學生初步了解國粹京劇的基礎知識,并通過對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對京劇傳統戲曲藝術的自豪之感和熱愛之情,宏揚中國傳統藝術。
教學重、難點:模仿京劇的唱念做打
教學過程:
一、隨京劇武場音樂進教室。
二、導入新課。
1、師:剛才這段音樂是我國哪一種戲曲的音樂聲?
生:京劇。
2、師:對了。我們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那么你對京劇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請同學們把你所知道的有關京劇的內容說給大家聽聽,讓我們一起來走近京劇。
3、學生回答京劇的有關知識,當學生回答到相關的主題時教師馬上加以詳細的說明介紹。例如:
講到動作時,教師抓住機會介紹京劇動作中的虛擬性,并請學生一起模仿喝酒、開門、關門、騎馬、搖船等;
講到服裝時,媒體出示頭飾、靴子、服飾等圖片;
講到臉譜時,媒體出示臉譜的同時,教師講解臉譜所代表的人物個性;
講到票友時,教師說說慈禧太后作為票友,專門為看戲而搭的7米高的戲臺。
三、京劇的形成。
1、師總結:剛才大家講到了非常多的內容,使我們對京劇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誰能說說“京劇”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