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6冊全冊教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音樂教學設計
6(人音版)第一課 《春天》 (三課時)第二課 《可愛的動物》 (二課時)第三課 《童趣》 (三課時)第四課 《音樂會》 (三課時)第五課 《牧童之歌》 (三課時)第六課 《愛祖國》 (三課時)第七課 《老師的歌》 (三課時)第八課 《愛和平》 (三課時)第九課 《家鄉(xiāng)美》 (三課時)
第一課 《春天》 (三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表演《嘀哩嘀哩》,聆聽《春到沂河》,感受歌、樂曲所表現(xiàn)的春天的美,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2、聽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點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隨音樂即興用動作表現(xiàn)樂曲速度的變化。3、聽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長短,并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教學重點:感受音樂的美,感受春天的美。教學難點:模仿并表現(xiàn)十六分音符。課前準備:音響設備、課本、筆。
環(huán)節(jié)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一、感受并表現(xiàn)歌曲《嘀哩嘀哩》。
1、聆聽歌曲《春曉》進教室。2、啟發(fā)談話:[師]:小朋友,還記得這首歌嗎?(記得,是《春曉》)記性真好。喜歡這首歌嗎?這首歌曲一下把我們帶入了春的世界。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jié),樹葉兒變綠了、小花兒開放了、小鳥兒也從南方飛回來了!咦,你們知道有哪些小鳥從南方飛回來了呀?(小燕子、布谷鳥、小黃鸝……)哦,這么多!那誰能模仿小黃鸝的鳴叫聲?(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讓我們一起有節(jié)奏地叫一次! <板書:嘀哩哩 嘀哩 | 嘀哩 哩| >(學生劃拍齊讀)3、揭示課題,并初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悅耳的旋律和充滿童趣的歌詞。[師]:讓我們聽聽歌曲中小黃鸝唱歌的聲音。4、認識、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過練習聽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①以分餅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稱的來歷和它所占的時值。②師生一起練習讀讀,教師隨機提醒四個音符的時值應一樣、平均。③比較讀讀節(jié)奏:╳╳╳ ╳╳ | ╳╳ ╳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覺。④完成課本第7頁上的練習。5、鞏固練習節(jié)奏╳╳╳ ╳╳| ╳╳ ╳ |→加上后半句節(jié)奏 ╳╳╳ ╳╳| ╳ —— |→反復進行兩邊→加上詞練習→隨琴聲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節(jié)。6、復聽,也可無聲地對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緒。7、再聽歌曲,嘗試輕聲地跟唱。8、師生一起學唱有困難的樂句。9、嘗試用歡樂的聲音演唱歌曲,以表達對大自然的愛。10、學唱歌曲的曲調(diào)。(聆聽→模唱→視唱)(這一練習可集體、分組相結(jié)合進行)
用學生欣賞過的,且十分喜愛的歌曲《春曉》引入主題,學生更易進入角色。
對每一次學習活動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有助于學生建構(gòu)合理的認知程序,使這一知識點的掌握有較好的落實。二、聆聽、感受并表現(xiàn)樂曲《春到沂河》1、導語。[師]:春風把春景、春意吹到這里,吹到那里,瞧,這會又吹到了山東的沂河兩岸。你們聽!2、初聽樂曲第一段,說說曲調(diào)帶給你什么感受?3、初聽樂曲第二段,感覺有什么不一樣?有什么變化?4、了解柳琴的形狀和音色特點。5、復聽樂曲,嘗試用動作表示樂曲速度的變化。6、討論說說樂曲共有幾段?每段的速度是怎樣的?(隨機書寫在書上)充分利用教學光盤,比較聆聽第一、二兩段音樂,學生有更直接的對比感覺。三、結(jié)束:1、引導:看,我們的校園里一片生機勃勃、春意盎然,讓我們和小黃鸝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2、再唱歌曲,隨機離開音樂教室。把春意帶回教室。在快樂中拉近師生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