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第八冊 第三課 《家鄉美》教學參考
教 學 目 標1.從聆聽《北京是故鄉》(北京)、《東方明珠》(上海)、《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海南 ),演唱《大雁湖》(內蒙古)、《楊柳青》(江蘇)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國大地從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個省市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進一步激發我們對家鄉的贊美和熱愛。
2.從聆聽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獨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現力。
3.從演唱上述兩首民歌中,了解北南兩地民歌音調的風格,以及改編其拍號后所創造的另一種情趣,從而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贊美自己家鄉的歌并進行抄寫記錄。
教 學 內 容
聆聽《故鄉是北京》 教學基本要求
1.歌曲的體裁導入:歌曲的種類很多,有藝術歌曲、群眾歌曲、少兒歌曲……現在請你聽這首是屬哪一類?——欣賞《故鄉是北京》——戲歌。
它是以戲曲的素材寫成的歌,聽起來別有風味。
2.再聽一遍:作品與本課主題的聯系。
設問:為什么主人翁到過許多名城,“靜靜地想一想,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樣表達對家鄉的愛?
(從演唱的體裁“戲歌”及其歌詞內容上對家鄉的贊美,來表達對故鄉的情。)
3.復聽歌曲:請大家從演唱的形式來品味作品的意境。
設問:歌曲演唱的形式?為什么采用這樣的演唱形式?( 獨唱——女高音獨唱;女高音獨唱更顯得親切,在歌曲中有許多拖腔,用獨唱形式能很細膩地表達出來。更好地表達主人翁對家鄉的情誼)。
4.小結:在外鄉的游子,最愛的還是自己的故鄉。請在課后,學唱一首贊美自己家鄉的歌,并把它抄下來,下次我們大家來交流,也是各地音樂文化的大匯展。
選擇恰當的音,作為結束音練習
1.這是繼上兩節課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對樂段的結束音感(調式)。
2.反復詠唱曲調,嘗試結束音填入最有結束停頓感的就是這個音。
3.教師切忌從理解上去講解。
4.第一譜例的結束音以“ 5 ”為宜。
第二譜例的結束音以“ 1 1 ”為宜。
聆聽《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教學基本要求
1.演唱形式導入:同樣是獨唱,不同性別有不同聲部的獨唱,表現人民戰士愛家鄉愛哨所,男聲的陽剛之氣更為有勁,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顯英雄氣概。
2.欣賞歌曲《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感受男高音陽剛之聲所表現的戰士風貌。
3.復聽歌曲,細致品味:
(1)歌曲的內容。
設問:為什么愛五指山,愛萬泉河?
(2)歌曲的表現力。
設問:各段速度、力度、情緒上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4.師生討論,邊討論邊聽有關片段或教師范唱片段。
5.聆聽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賞歌曲,激發學生學習革命戰士的豪情壯志,愛家鄉保江山。
6.小結:獨唱的表現形式及其表現力。
聆聽《東方明珠》 教學基本要求
1.地方標志性建筑導入:上海在改革開放的90年代,位于浦東陸家咀建造了一標志性建筑--電視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個大小不等的球體組成,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著教材上的歌調,欣賞一遍錄音。
設問:歌曲的情緒怎樣?(深情、浪漫)
3.再聆聽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樣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