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5冊全冊教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音樂教學設計
5(人音版)第一課 《童年》 (二課時)第二課 《草原》 (二課時)第三課 《 好伙伴 》 (三課時)第四課 《放牧》 (二課時)第五課 《媽媽的歌》 (三課時)第六課 《四季的歌》第七課 《鐘聲》 (三課時)第八課 《愛鳥》第九課 《豐收歌舞》 (二課時)
第一課 《童年》 (二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歌曲《搖啊搖》。 2、學習分辨音樂的三種速度。 3、體驗人間的真摯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學重點:體驗三種速度(較慢、中速、較快)。教學難點:感受六八拍的強弱規律。教學準備:三角鐵 水彩筆
步驟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組織教學1、聽歌曲《童年》拍手進教室。2、師生問好。創設課堂“童年”的氛圍,激發學生快樂的音樂情緒。聆聽活動1、導:聽著這段音樂想到了什么?(播放音樂《童年的回憶》)。2、初聽全曲后,請學生說說。(引導學生多描述小時侯的事情)3、復聽,要求學生按圖形譜的形狀劃動。4、請學生說說圖形譜與速度記號的配對。5、再次聆聽,由學生自己完成音樂的排序號及填空。(水彩筆)將音樂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豐富學生內心的生活經驗,音樂體驗。更好的感受音樂旋律的起伏,體驗速度的快慢。表演歌曲1、導:老師也想起童年的一首歌,唱給你們聽聽好不好?(教師邊范唱歌曲《搖啊搖》,邊做劃船動作)2、請學生模仿老師劃船的節奏,并說說是怎樣的強弱規律。(教師稍微解釋六八拍的強弱規律與三四拍的聯系)3、師生一起隨歌曲音樂律動。4、請學生跟琴聲輕輕演唱。5、分男女生演唱。拉近師生情感,并為下一環節鋪墊。在律動中感受六八拍的強弱規律。編創與活動1、自由選擇兩種伴奏型為歌曲伴奏。2、小組討論并動手試試。(三角鐵)3、反饋。在合作的形式中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結束在歌曲《搖啊搖》中出教室。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學習歌曲《小酒窩》。 2、聽辨八分休止符。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小酒窩》。教學難點: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學唱。步驟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組織教學1、學生律動進教室。2、師生問好。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學唱歌曲1、導:老師請小朋友們找一樣東西——小酒窩。(學生互相找找誰有酒窩)在怎樣的情況下才能找到?(微笑)2、聽歌曲錄音,學生找歌詞。3、教師唱歌曲旋律,提示學生:你能聽出旋律中出現最多的音是哪個音嗎?4、請學生用“lu”跟琴聲哼唱。5、學生試著填詞演唱。(第三、四句后半拍節奏學生很容易忽略,教師可演唱有休止符的和沒有休止符的請學生聽辨,然后再重點練習)6、分段分男女請學生接龍唱。7、請個別學生演唱。培養學生微笑演唱歌曲。培養聆聽習慣。熟悉歌曲旋律。通過聽辨,讓學生自己找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不同的演唱形式不讓學生“厭唱”。聆聽活動1、初次聆聽《我們多么幸福》,學生可輕輕的隨錄音哼唱。2、請學生說說歌曲的情緒(幸福的、快樂的、高興的等)提示學生:為什么他們會感到幸福?你又帶著怎樣的情緒來演唱這首歌曲?為什么?感受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結束師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