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5冊全冊教案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一、組織播放《躲貓貓》音樂聽音樂自由律動進教室。聽音樂進教室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二、繼續表演《捉迷藏》1、指導學生用拍手感受歌曲的節奏。2、彈奏歌曲旋律3、指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提示學生注意咬字吐字清晰4、指導活動與創造聆聽歌曲,用自己喜歡的三拍子拍手方法為歌曲伴奏。隨琴試唱歌曲用稍快的速度,再次演唱歌曲。跟錄音伴奏唱分角色演唱歌曲分小組表現歌曲:
口風琴組,用口風琴為歌曲伴奏打擊樂器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為歌曲伴奏舞蹈組,創編舞蹈為歌曲伴奏分組,匯報以小組表現的方式,發展了學生個性特長,培養與人合作能力。二、聆聽《雪花飛舞》導入:一年四季每個季節都有好玩的游戲,讓我們來看看冬天時小朋友們在干什么?多媒體出示冬天小朋友在雪地上玩雪的情景。為錄像配上《雪花飛舞》的音樂指導學生創編動作表現歌曲,再次播放樂曲。評價觀看雪花飛舞的錄像一邊看錄像一邊聽雪花飛舞的音樂說說自己聽后的感受,所看到的情景。復聽樂曲,隨音樂展開想象,用動作表現雪花飛舞的情景。個別上臺表演自己設計的動作。全班一起隨音樂自由表演。鼓勵學生大膽,創編動作,培養創新能力四、自制樂器“碗琴”出示準備好的碗,說說自制樂器的要求,(組員合作,組長負責,共同完成)示范操作。評價,頒發“最佳創作組”拿出準備好的碗,小組合作,敲一敲,唱一唱反饋,一組一組敲擊自己的“碗琴”評比‘最佳創作組“、頒發“最佳創作組”,激發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五、結束部分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發現我們的小朋友都有一雙萬能的手,只要用心學習什么事情都能做。請你回家用自己萬能的手自制“碗琴“與家長一起表演。聽《我有一雙萬能的手》律動出教室課后小記:本課選用了具有濃郁日本音樂特點的民歌《櫻花》,這是學生首次接觸日本音樂。在演奏形式上選用了合唱曲和器樂曲,做為以民歌櫻花改編的合唱曲和器樂曲有著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相同音樂采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既擴充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也幫助了學生認識改編樂曲的幾種常見的方法。做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風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間音調的基礎上,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生動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愛櫻花,趁三月春光結伴前往觀賞櫻花的喜悅心情,也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美好的統一。這節課我抓住歌曲的節奏特點,通過邊聆聽歌曲邊觀看各種有關日本風土人情的畫面,讓學生根據畫面說出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并試為歌曲起名字,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通過各部分音樂的變化配以不同的畫面,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分析樂曲的不同變化形式。合唱曲與器樂曲之間的對比欣賞,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現方法。認識到音樂的學習不是單純、唯一的繼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有更為豐富的改變,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第七課 《鐘聲》 (三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