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5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1、歌曲《鐘聲叮叮當》的學唱。2、唱準do—do’(1—ī)的自然音階教學目標:1、在學唱《鐘聲叮叮當》的曲調中,唱準fa、si、do’(4、7、ī)音高,唱準do—do’(1—ī)的自然音階。2、有感情地演唱《鐘聲叮叮當》教學重點:學唱歌曲難點:《鐘聲叮叮當》的兩聲部合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組織教學1、聽《鈴兒響叮當》進教室,律動表演。2、師生問好。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律動進教室和諧,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更好地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新授fa、si、do’1、復習do、re、mi、sol、la這五個唱名,唱準音高。2、出示fa、si、do’(4、7、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在音階小樓梯上找找它們的位置,看看它們的身邊分別住著誰?你能唱出它們的名字嗎?(生個別回答)師輔導學生唱準(4、7、ī)這三個唱名的音高。3、鞏固。①復習第三課《噢!蘇珊娜》的曲調,進一步認識fa。②復習第五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的曲調,進一步認識si。③利用本課教材中的音階圖及fa si do’ 的手勢,唱準do----do’的音階。 4、跟琴唱一唱。1=c2/4 13 5|66 5|6ī 76|5 -|13 5|66 5|44 32|1 -||(1)學生自己先自由視唱,看自己會不會唱。(2)老師輔導學生進行練唱,鞏固音準和節奏。(3)進行反復多遍練習。 通過復習已學過的唱名,來引入學習新的知識。引起好奇和興趣,直觀感受音的高低。通過復習已學過的歌曲曲調,進一步鞏固新學的三個唱名。在實踐的練唱中鞏固唱名。三、學唱《鐘聲叮叮當》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流暢的旋律,有趣的歌詞。2、再聽歌曲,進一步熟悉旋律,并用身體樂器給歌曲伴奏,初步體會6/8的旋律。3、學唱曲調。①師范唱曲調,生看譜聽唱。②生找一找曲調的變化特點。第一、 二句:第三、 四句:③學唱第一、二句曲調,利用聽唱與看譜相結合,進行多遍練唱,解決節奏難點。④第三、四樂句可讓學生在第一、二樂句基礎上,畫出圖形譜自學識譜,可以互相幫助學習。4、曲調學會后,把歌詞填上“叮當叮叮當”即可進行完整演唱。5、歌曲處理:①讓學生說說該怎樣唱好這首歌。②師指點學生演唱時要注意流暢,起伏的感受,在“v”處換氣。(初步認識“v”換氣記號的含義和應用)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身體輕輕搖晃。6、在唱好的基礎上,加上固定低音部 do、sol這是一個難點,教師要加重輔導的力度。 用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讓學生在動作中熟悉歌曲的旋律。直觀感受歌曲的音高,為準確唱好曲調作準備。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在探索中學習,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演唱歌曲的方法,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低音聲部只運用了同音的支聲“1”、“5”作為襯托,豐滿了悅耳的鐘聲效果。四、下課,小結。心得體會:1、音樂教學的內容應該豐富多彩,重視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想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親切、真實、有吸引力。2、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不要總是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鋪設的軌道,束縛了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想象力和活躍的思維得不到發揮,課堂氣氛也不佳,因此教師要帶著一份童心去設計問題,并考慮問題的多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