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11冊 第四單元 勞動的歌教案
第四單元 勞動的歌教學
內容
學習演唱《軍民大生產》、《翁嘿呀》和聆聽《連連夯》、《船工號子》
設計
理念通過反復聽辨,讓學生逐步了解歌曲的內容。將勞動號子滲透到歌曲教學中,讓孩子系統地了解有關“號子”的音樂知識。通過進行創編活動,進一步感受勞動號子的風格特點。
課時
教學
目標
1、能夠對我國勞動號子和勞動歌曲感興趣,喜歡演唱、聆聽教材中的號子和勞動歌曲。
2、演唱《軍民大生產》和《翁嘿呀》兩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時聲音要富有彈性,能夠表現出歌曲的勞動節奏特點及樂觀情緒。
3、通過學習演唱《軍民大生產》、《翁嘿呀》和聆聽《連連夯》、《船工號子》,體驗號子和勞動歌曲的風格與特點。
4、知道勞動號子的音樂特點,初步了解勞動號子和創作勞動歌曲的關系。積極參與勞動號子的創編活動。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對勞動號子及勞動歌曲的興趣。
2、學習、體驗、表現勞動歌曲中的節奏特點及樂觀情緒。
教學難點
知道勞動號子的音樂特點,初步了解勞動號子和創作勞動歌曲的關系。
教學
資源
錄音機、磁帶、光碟、多媒體設備、電子琴
修改意見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第 一 課 時教學內容:學習演唱《軍民大生產》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1、師播放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選曲《軍民大生產》。2、師:這首熱烈歡快的歌曲取材于甘肅東部的著名打夯號子《推炒面》。二、新課講授1、引導學生完整地聆聽錄音,設問:歌曲中出現了哪些記號?2、指導學生認識重音記號及上滑音記號,并帶領學生演唱帶有該記號的旋律。3、用聽唱法直接學唱歌詞。4、師講解襯詞的唱法:襯詞應唱得輕快些,突出歌曲的氣氛。5、請學生隨伴奏帶演唱歌詞,學唱中應隨時注意激發學生的歌唱情緒、表現歌曲的情感。6、講解勞動號子:勞動號子簡稱“號子”,是民間歌曲的一種類別,由伴隨著需要互相協作的集體性勞動而產生。基本特征是緊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件勞動方式及其具體過程。號子的音樂常常是極精致地適應著那一種勞動所特有的生產動作的韻律,同時具有粗獷奔放 ,熱情豪邁,堅毅質樸,節奏鮮明,動力感強,音樂材料多重復使用,富有號召力和鼓動性等特征。其演唱形式以“一領眾和”為主,亦有獨唱、對唱等形式。7、演唱中可鼓勵學生設計演唱形式或參與表演。如:采用領唱、齊唱的形式演唱《軍民大生產》。三、拓展延伸指導學生用《軍民大生產》的曲調,創造性地即興編配歌詞和動作,并進行演唱。這種創作活動可以分小組進行,然后向全班匯報。四、小結全課
第 二 課 時教學內容:演唱歌曲《翁嘿呀》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1、師播放朝鮮音樂《阿里郎》,設問:知道這首歌曲嗎?是哪個民族的?2、生回答,師: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朝鮮族民歌《翁嘿呀》 。二、新課講授1、師播放歌曲《翁嘿呀》,設問:歌曲的速度怎樣?力度呢?2、生聽后回答:歌曲的速度為中速,力度比較強。3、師指導學生復聽歌曲,設問:歌曲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4、生討論并回答:朝鮮族農民在打麥勞動時的情景。5、師帶領學生用聽唱法直接唱歌詞,注意力度應強一些。6、指導學生輕聲演唱歌譜,注意反復記號的用法。7、演唱中可鼓勵學生設計演唱形式或參與表演。如:采用領唱、齊唱的形式演唱《翁嘿呀》。三、拓展延伸1、師繼續講解“號子”:民間音樂中號子的歷史最為古老。原始時代某些費力的勞動中,人們為了統一節奏、調節情緒而發出的呼喊,即是勞動號子的雛形。后來,由于勞動形式的多樣化和不斷細密的分工,號子也隨之豐富多樣,以至形成諸如江河船夫號子、海上漁民號子、工程號子、作坊號子 、放簰號子、林區號子、搬運號子等許多不同的類型。盡管今天許多費力的勞動都機械化了,不需再唱號子,但是有些勞動號子仍將作為音樂作品流傳下來。2、為《翁嘿呀》編配朝鮮長鼓舞節奏,在演唱歌曲時作為伴奏。2/4 | :||2/4 x o | x o :||四、教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