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5冊全冊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復習并鞏固歌曲《鐘聲叮叮當》。 2、聆聽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鐘》、《靈隱鐘聲》。教學目標:通過聆聽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鐘》、《靈隱鐘聲》,感受這兩種不同風格的中、外“鐘聲”音樂,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激發對音樂的興趣。教學重、難點:學會聆聽音樂,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體會音樂。教學過程過程安排設計意圖一、組織教學 1、隨音樂律動進教室。2、師生問好。3、復習發聲練習,1=c 2/4 13 5|66 5|6ī 76|5 -|13 5|66 5|44 32|1 -||創造快樂的學習氛圍,營造音樂課全員積極參與的氣氛。二、復習歌曲《鐘聲叮叮當》與學生一起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注意演唱時流暢、起伏,在v處正確換氣。進一步鞏固歌曲,感受并表現歌曲歡快的旋律,同時也給下面的欣賞做好鋪墊。三、聆聽《靈隱鐘聲》1、介紹杭州靈隱寺,由設問導入。設問:①小朋友們你們去過寺廟嗎?說說參觀的場景。教師展示靈隱寺的圖片,帶領學生一起參觀收集到的圖片。②你們聽到過寺廟里的鐘聲嗎?(生自由說)能用聲音模仿一下嗎?讓學生聽一聽老師收集到的寺廟里的鐘聲。2、欣賞曲子。①先聽引子部分——鐘聲設問:這是真的寺廟里的鐘聲錄音嗎?②生聽后回答問題③師給出正確答案并打開電子琴的模擬鐘聲鍵試奏給學生聽,同時簡單介紹電子琴的功能。3、再聽樂曲主題音樂曲調。(1)設問:①這樣的曲調你聽見過嗎?②聽了這曲調你想像這是怎么樣的場景?生答:很幽靜的地方; 很嚴肅、陰深的地方;和尚誦經的法場……(2)讓學生裝看著書上的譜例輕聲哼唱(3)跟著音樂邊聽邊哼唱(4)生指出這是電子琴模仿笙管的音色演奏出來的。4、欣賞全曲,讓學生邊聽邊用動作表現音樂的變化。如:引子段,可讓學生模仿和尚誦經,敲鐘; 第一段:模仿柳琴,笙管等樂器,安靜地演奏; 第二段:模仿鐘鼓、木魚等演奏壯觀的場面。 (可以用彈舌模仿木魚聲)5、小結:這是中國佛教音樂中的鐘聲,很有特征,特別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鐘聲,有很多人前往聆聽。利用生活實際,結合“靈隱寺”這么一個好的例子并通過欣賞教師收集到的圖片,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想象。引起學生的好奇和興趣,激發他們聆聽音樂的積極性。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有針對性,能夠檢查學生是否用心去聽。擴展學生的想象空間,發揮學生參與的面,增強學生參與的興趣。通過動作表現讓學生參與音樂,體現音樂的變化四、過度導入師:剛才我們看的是杭州的寺廟,當然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其它寺廟,在這里老師給大家一些其它地方的寺廟圖片,讓大家欣賞一下。 (欣賞)師:除了寺廟有撞鐘外,國外的很多大教學也有非常好聽的鐘聲。(欣賞圖——歐洲)為了更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積極聆聽下一首樂曲,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美麗的黃昏》二部輪唱,編創與活動.教學目標: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美麗的黃昏>> 2、 從實踐中理解二聲部輪唱 3、 學習按所給的節奏編曲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及二聲部輪唱教學難點:掌握輪唱的關鍵(唱自己聲部.聽另一聲部)歌中的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的唱法.教具準備:錄音機,投影,打擊樂器,圖形譜人手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