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5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1、聆聽《豐收之歌》。 2、音樂知識:人類分類。 3、學唱并表演《秸梗謠》。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人聲分類的音樂常識。2、聆聽《豐收之歌》并能用即興舞蹈的形式來抒發豐收的喜悅之情。3、通過表演《秸梗謠》,來贊美人們勞動的光榮。教學重點、難點:能用喜悅的心情來演唱歌曲,體會勞動的光榮。教學過程: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組織師生問好,組織教學。聽《勞動最光榮》進教室。簡單的音樂語言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二、聆聽《豐收之歌》1、導入。 出示畫面(秋天果實累累,農民在高興的收著果實)。問:“小朋友們,這幅圖畫是在干什么呀?”“你從他們的臉上能看出他們是什么心情嗎?”2、過渡。老師剛才畫的是丹麥人民在秋收的情景,他們心里很開心,還唱著歌呢。3、欣賞《豐收之歌》。4、再聽《豐收之歌》。5、表演《豐收之歌》。如果你被這一歡快的場景所感染,請你也一起來參與,體驗一下豐收的快樂。1、認真觀察。在收果實,在收割等。高興、幸福…….2、聆聽,想象丹麥農民慶豐收的歌舞場面。3、把想象到的畫出來。4、大家隨音樂唱起來,跳起來。利用圖畫,直觀得讓學生感覺到豐收的喜悅。通過畫畫進一步體會人們豐收的心情,在這里也對音樂和美術進行了課的整合。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三、音樂知識:人聲分類1、剛才我們聽的這首歌是什么人唱的?2、我們在第五課欣賞過的《媽媽之歌》、《小白菜》是哪種人唱的?3、總結。人聲的分類:男聲、女聲、童聲。男人女人、兒童。初步讓學生來了解人聲的分類。四、表演《桔梗謠》1、介紹桔梗,是朝鮮族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2、過渡:今天老師要帶著你們去朝鮮采桔梗。教師放《桔梗謠》,帶領學生跳朝鮮舞。(多遍)3、學唱曲調。“哇,你們看我們采了那么多的桔梗,你們想要帶回家嗎?”(1)出示桔梗圖案的卡片“看哪個小朋友能把桔梗上的音符唱出來,老師就送他一棵桔梗。”(2)教師范唱。(3)請個別學生唱,送出禮物。4、輕輕地跟著琴聲唱。5、完整地、歡樂地歌唱《桔梗謠》。6、用鈴鼓和小鼓給歌曲伴奏。7合成。跟著老師一起跳。學生跟唱。學生爭先恐后舉手唱。用悄悄話來唱給同桌聽。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來表演。(唱歌、跳舞、伴奏)通過跳,學習朝鮮的基本舞蹈動作,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并且在多次跳中,熟悉了歌曲旋律。把枯燥的曲調學習,變成有趣的學習,這使學生對歌譜不會產生反感心理,有利于以后的教學。讓學生選擇,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五、結束請你們帶著自己的桔梗回家吧!聽音樂出教室。教學心得: 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受豐收的熱鬧場景,并通過聽聽、畫畫、跳跳模擬勞動的場景,體驗勞動豐收的喜悅心情。在新歌教學中,利用“采桔梗”的教學方法來滲透音樂知識,在情境中進行新歌教學,學生很喜歡。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聆聽《豐收的喜悅》。 2、學會并表演《圓圓和彎彎》。 3、編創與活動,涂色塊。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豐收的喜悅》,體會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人民慶豐收的喜悅心情。2、能初步把聽覺藝術和視覺藝術結合起來,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音樂不同的情緒變化。3、學會歌曲《圓圓和彎彎》,通過表演感受人們豐收喜悅的心情。教學重點、難點:學會用親切、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