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人教版)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管弦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目標
1.能分辨樂曲的不同樂段。
2.能感受樂曲各樂段的情緒。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
教學過程
一、為樂曲命名
階段目標:通過為樂曲命名,感受樂曲熱烈、歡快的情緒,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
師:音樂主要是通過情緒使我們聯想到一些場景的,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樂曲好像在表現一個什么樣的場景,為這首樂曲起個名字,并說一說為什么?
教師播放音樂《北京喜訊到邊寨》。
學生聆聽音樂。為音樂命名(可能出現的答案如《歡騰的節日》《歡騰的苗寨》《狂歡之夜》《歡樂的邊疆等》。
二、分辨樂曲的音樂特點
階段目標:能初步分辨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
師:從同學們為樂曲起的名字來看,大家對音樂的情緒感受都很正確,這是一首熱烈歡快的樂曲。音樂除了表現一定的情緒外,還有著各自不同的風格,現在你們再聽一聽這首樂曲的幾個主題,分辨一下是哪個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
教師播放樂曲第三主題和第四主題。
學生聆聽音樂并回答。
師: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西南地區居住著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這首樂曲表現的就是西南邊寨的人民聽到從北京傳來的喜訊的情景。這首樂曲的音樂具有苗族、彝族的音樂風格,他們的音樂多以do、mi、sol三個音為主,在第四主題中有一個降mi的音,這是苗族音樂的典型特點。下面請你們再聽一遍,當聽到降mi的音時請你們舉手。
教師播放第四主題。
學生聆聽音樂,在聽到降mi時舉手。
三、分辨樂曲的結構
階段目標:能分辨樂曲的音樂結構。>
師:這是一首多樂段的樂曲,由三部分構成,下面我們逐段欣賞。
1.引子與第一部分。
師:你們聽引子部分是用什么樂器領奏的?模仿了什么聲音?好像表現了什么情景?
教師播放引子部分。
學生聆聽音樂并回答(領奏的樂器是圓號,模仿了號角的聲音,一聲強一聲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師:引子過后,樂曲進入第一部分,熱烈、歡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歡騰的場景之中。好像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廣場,為慶祝北京傳來的喜訊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第一部分是由三個樂段組成的。你們能聽辨出來嗎?
教師播放第一部分。
學生聆聽音樂并分辨三個樂段。
師:第一部分的旋律a非常熱烈,是這首樂曲的主要旋律,F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個旋律。
學生隨教師演唱旋律a。
2.第二部分。
師:現在我們聽一聽第二部分的音樂,想一想它和旋律a有什么不同?好像在表現什么樣的情景?
教師播放第二部分。
學生聆聽音樂并回答(同第一部分的音樂形成對比,是優美抒情的一段旋律,好像是一位姑娘的獨舞或是大家跳起了優美的舞蹈)。
師:這是一段十分優美的旋律,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學生隨教師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3.第三部分和尾聲。
師:第三部分的音樂粗獷、熱烈,把情緒推向了高潮。你們仔細聽一聽,這一部分音樂又出現了哪一段旋律?
教師播放第三部分。
學生聆聽音樂并回答(這一部分又出現了a的旋律)。
4.完整地欣賞全曲并分辨樂曲的結構。
師:剛才我們分段聽辨了樂曲,下面我們完整地欣賞全曲,當你聽出樂曲的三個部分時,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來表示。
教師播放全曲。
學生聆聽音樂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樂曲的三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