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孩子的吃飯問題
我要特別建議初喂輔食的家長,如果孩子開始時吃得很開心很多,那是因為母乳或者牛奶之外的食物給了孩子新鮮感,你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孩子對食物的好奇心維系下去,當接下去一個階段,孩子開始對輔食更不感興趣時,千萬不要拼命強迫,而是暫時放棄。孩子的營養不會因為輔食添加得少一點就不足。相反,添加得過多、過雜、過快,尤其是“哄騙式”的強迫喂食方法,只會讓你的喂養之路更加艱難。記住:要想將來喂孩子輕松,那就應該“無壓力”。這種無壓力,是指喂養者沒有心理壓力,同時,也不會將壓力施加給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需求。這種尊重是非常必要的。
說到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很重要。很多父母也許和曾經的我一樣,總是會想:要是我不逼著吃,不想方設法喂,孩子真的太瘦了,那我就太不稱職了。
孩子胖或者瘦,高或者矮,和吃確實有很密切的關系,但應該相信,胖瘦高矮,遺傳因素占得多一些。我經常都有點不理解我自己:明明知道在孩子的身高體型方面,吃、遺傳、運動這些起到的作用都各占一定的比例,但卻老是在吃上折騰。事實上,胖和高,并不意味著身體就健康。假如孩子瘦而且不高,但發育正常、心情愉快、身體健康,這樣不是也很不錯嗎?
而如果一個孩子胃口極差,持續很長時間也沒有改變,同時身材矮瘦而且精神狀況差,那么家長需要的是帶去看醫生,而不是在吃飯上拼命做文章了。
二、到底該給孩子吃什么?
除了煩惱孩子不好好吃飯之外,到底該給孩子吃什么?如果搭配?怎樣吃才是營養的等等問題也很讓父母費神。
其實,理清一下思路,孩子的吃沒那么麻煩。
首先,可以記住食物的“均衡”原則。也就是,要吃得均衡,每天要攝入哪些東西?
要有5大類食物: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
其次,了解一下,哪些食物能滿足以上“五大”需求?
在了解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營養學的專業理論讓我們覺得很頭疼。比如: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含糖。可是,糖不是是個壞東西嗎?那我們還要每天攝入?產生這些困惑,是因為我們對很多營養學知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深究是需要時間和耐性的。那么干脆省事點,按各個時期來套吧。我家現在是一周四,我信奉的三本書上相關論述如下:
《親密育兒百科》上,這么大的孩子每天需要的是:2-3份蔬菜;2-3份水果;3杯全脂牛奶或等量乳制品;1份豆類;3-4份谷類;85到113克健康的點心。
《斯波克育兒經》上,“大體上,以下這些食物都是孩子每天必需的:綠色或者黃色的蔬菜3-5份,最好有一些是生的;水果2-3份,至少一半是生的。水果和蔬菜可以交替食用;豆科植物(菜豆、豌豆、小扁豆)2-3份;全麥面包、餅干、谷物或者面食,2份以上。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1-2歲幼兒降乳類以外的膳食安排建議是:可選蛋類、魚蝦類、瘦畜禽肉等100克;米和面粉等糧谷類食物100-125克,用20克植物油烹制上述食物。選用新鮮綠色、紅黃色蔬菜和水果各150-200克,以果菜泥、果菜汁或者果菜末的形式喂予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