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孩子的吃飯問題
了解了這些,我心里就更有點底了。固然,要完全達到這些需要顯然有難度,但我想依葫蘆畫瓢,總會有點像的。
總之,給孩子吃什么?重要的是掌握均衡原則。根據這個原則,增加或者刪減孩子每天的飲食清單。
三、我的做法
說了理論,那么實踐呢?
有人可能會問我:你都做哪些給孩子吃?怎么做的?
要“傳授”經驗之前,我得先申明:我的實踐工作做得不太好。而且,適合我家,未必適合別家的孩子。媽 媽們可以細心觀察和總結孩子的飲食愛好與特點,這樣才能真正有的話矢。
目前,每天吃四餐正餐——早、中、晚、睡前。另外一至兩餐以水果和零食等為主的“付餐”。我希望每天要吃下如下食物:
堅果數枚;(當零食吃)
牛奶兩至三杯;(早起、午睡前和晚上睡前喝)
水果數塊或者果汁一杯(最好把榨完果汁的渣,即纖維素放一些回去果汁里);(上午十點多或者傍晚六七點鐘吃)
豆類適量;(豆腐、豌豆、毛豆)
綠色蔬菜一份;黃色蔬菜一份;菇類一份;其余蔬菜(比如薯類)一份;
面、米等主食一份
肉類或蛋一份。(包括:雞、鴨、魚、蝦、豬心、豬肝、豬腰、排骨、牛肉、兔肉)
(以上數類分別搭配在早、中、下午點和晚上四份正餐時吃)
我做的比較成功的育兒餐
a、土豆、豌豆、胡蘿卜和香菇切成細丁,加少量米,放茶油炒香,再移到碗內,和大人煮飯的電飯鍋一起燜熟。
b、沙拉醬拌土豆、豆子或者水果丁,裝在碗里,讓孩子自己舀著吃。
c、西紅柿炒香炒爛后再放水燒開,下面條。當然還要剁入青菜、肉丁和菇類。
d、通心粉放電飯鍋蒸層里,煮大人的飯時一起燜爛。倒去水,和西紅柿、西蘭花、香菇等等拌炒后,加入番茄醬喂食。
e、烤土豆片、烤地瓜、煮玉米等,適合孩子自己拿著吃。(特別強調,3歲以下的孩子不提倡吃玉米,我給吃的是整根的,主要是為了緩解他出牙時牙癢的不適)
我最近正在考慮用煎鍋來慢慢地煎一些小餅干或者其它食物給吃,也想買個烤箱來做蛋糕,不過這需要時間和耐心,我還沒有決定好。
另外我想嘗試的是客家的釀豆腐和豆腐丸,以及壽司。
我的讓孩子吃飯吃得好一些的招數
我說過了其實我很失敗。逼迫孩子吃飯的事做過不少,現在孩子也老是邊聽音樂或邊看電視邊吃東西。但我目前認識到了錯誤,正在慢慢整改中。我覺得有些招數比較能讓現在最好動最有好奇心的小家伙吃得安心些。
1、 把食物切成或做成適合他一口吃下去的大小,讓他自己舀著吃。
2、 把他的手洗干凈,把食物放在碗里,讓他自己用手抓著吃。
3、 效仿親密育兒百科上的“食物格盤”,把食物放在一格一格的盤子里,讓孩子自己拿著吃。
4、 注意發現他平時比較喜愛的食物,并做好記錄;注意發現他平時比較喜愛的烹調方法,并做好記錄;這二者結合后,孩子往往吃得好。
5、 和大人共享食物。
6、 當他不想吃的時候就不喂了,下一餐再說。不過通常要排除一下是不是給準備給他的食物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