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在心,心中有愛
我深知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于是在平時的主題活動中,我把環境的創設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秋天已經過去,而我們班的自然角和區域角里秋意依然那么濃烈:水果娃娃情趣盎然,各種盆景一片綠意,種子發芽郁郁蔥蔥。蘋果和梨子疊在一起成為娃娃的身體,橘子皮是娃娃的帽子,蠶豆是娃娃的眼睛,還有扎著小辮的南瓜娃娃,裂著嘴笑的柚子娃娃……每天早上自然角成了小朋友最留戀的角落,小朋友在觀察在交流:“看,這盆蠶豆發芽了”。“這盆小麥又長長了。”“哎呀水果娃娃的帽子戴歪了。”“西瓜娃娃的小嘴巴也在笑呢。”在小朋友和老師的共同關注下,我們的自然角生機一片,又是一片豐收。在小朋友時時可以看到摸到的矮柜上創設了色彩匹配和排長短的游戲材料,在這個游戲中,我們選取了平時唾手可得的薯片罐子和礦泉水瓶,這些材料的色彩、大小、高低都不同,讓幼兒玩的更加投入。
有一段時間,我們班的孩子好象特別愛哭,還愛告狀,老是說受到別人欺負了等等,此時我采用了“冷眼旁觀”這個不錯的辦法,其實幼兒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樣脆弱,有些事情也許并不嚴重,他們的“哭鬧”只是向我們表明有這件事的發生,希望引起我們的關注;在游戲中,磕磕碰碰是難免的,常常有幼兒哭著來“告狀”:“老師,打我的頭!”“老師,把我撞倒了!”我通常只對他們說:“是不小心的,請你們做游戲的時候保護好自己,好嗎?你是個勇敢的孩子,把眼淚擦掉吧!”哪怕他還是繼續哭鬧,我也不再對他有任何安慰。這樣的情形通常不會維持太久,幼兒會馬上忘記剛才的痛苦,繼續投入游戲中。我想教育本身就是一件藝術的活動,有時對待孩子也需要講究藝術。
三、感染孩子,我是友愛且年輕的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學生,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學生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學生間的平等,老師真正走到學生中,有時蹲著,有時坐到學生中,有時半跪著進行指導,營造一種和學生"等高"的平等氣象,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里率真地坦露他的一切。
我和孩子們是朋友,我們設置游戲的情景,組織幼兒消防逃生演練,在濃煙中我們帶領幼兒有序撤離,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環抱專欄的制作,也給創建活動添磚加瓦,尤其是家長參與的環保小制作活動,更是讓我們十分感動那一件件的環抱制作,或小巧玲瓏,或農俗風味,或創意新穎;兔子燈,電動小車,紙盒房子,易拉罐花籃……都是家長和孩子一起精心制作的,有的甚至發動了太爺爺也來參與,家長的重視讓我們更加重視主題工作的開展。我們的主題工作因為有了家長的參與而日見豐富生動。我們發動幼兒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水果,一起觀賞,一起品嘗,體驗分享的快樂,其樂融融的共享活動幼兒之間共同的話題也多了。幼兒的共享意識也強了。我們和孩子門一起過生日,迎新年,在歡樂的慶祝活動中,我們的感情也與日俱增,我們就是好伙伴,我就是孩子們的年輕的好玩伴。我想,當我把愛奉獻給學生的同時,自己也在收獲著學生們的愛。我用自己的行動感染了孩子,孩子也用對我的信任和愛戴回饋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