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10篇
讓孩子在勞動中感到快樂
今天中午吃完午飯,孩子們在操場玩的都出了汗,都把外面的棉襖脫了下來,可是我發現,孩子們的衣服放的很亂,到處都是。于是我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孩子們安靜下來,我說:“今天的天氣有點熱,娃娃家里的寶寶脫掉了一件衣服,爸爸把娃娃的衣服隨手一放,你們看一看,娃娃家現在整潔嗎?”小朋友們都說:“不整潔”。“那么,你們看一看我們教室里現在整潔嗎?”小朋友一看都說太亂了,有幾個小朋友還偷偷地把自己的衣服拿起來抱在手里。于是我針對孩子們的心理特點,說:“來,我們一起把衣服整理一下”。孩子們聽了都積極地動起了手。折衣服時,我一邊折一邊教孩子們折衣服的方法:左邊抱一抱,右邊抱一抱,再來彎彎腰。一會兒,一件件衣服疊的整整齊齊地放進了筐里。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欣慰地笑了。我想這是幫助孩子整理及提升經驗的過程,也是促使孩子的無意行為轉為有意行為的過程,這樣做不僅解放老師,同時也誘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因為折疊衣服對孩子來說是天天重復的勞動,養成習慣需要孩子的一貫堅持,讓孩子在勞動中感到快樂。因為自信才能擺脫依賴,才能讓孩子走向獨立。
減少攻擊性行為
嬌嬌小朋友活潑好動,獨立性很強,善于發現和觀察事物的不同與變化,反應快,能自信的對自己的發現做出肯定的判斷,懂得關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比較任性,脾氣暴躁,容易生氣,還有說臟話的現象
他的爸爸媽媽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兒子,因此更加地疼愛兒子,什么都遷就孩子。一般情況下,由他的爺爺奶奶帶,因此,比較逆愛和呵護,從小習慣指揮他人,容易生氣比較任性,脾氣暴躁,一旦犯了錯,承認錯誤特別快。
1、家園共同配合,使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能轉變成與他人和睦相處,與同伴團結友愛的好習慣。
2、培養幼兒要做一個尊重他人,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
3、幫助幼兒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克制攻擊性行為的發生。
教師的愛--孩子的需要
作為老師,應該做到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這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職責要求,有時自己的言行在無意間或許會傷害到其他幼兒,在班上,有幾個孩子長得特可愛。爸爸媽媽把他們打扮得象小公主似的,這些孩子自然而然在老師心中占據了很大的空間,有時會和他們逗逗玩玩,這天午餐后,我象以往一樣坐在椅子上,抱著碌碌親了一親,碌碌是一位非常惹人喜愛的小女孩,當我回過頭來的時候,一雙充滿渴望的小眼睛,不禁讓我心頭一振,只見黃俊杰兩只小手托住下巴,水汪汪的小眼睛盯著我一眨也不眨。黃俊杰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小男孩,身上穿的衣服很不整齊,因為經常犯錯誤,平時只有挨罵的份,更別說抱了,作為老師,應該無條件地關愛每一個孩子,不應該有偏愛,每一個孩子都會渴望自己被自己的老師疼著愛著,想到這里,我連忙跑過去抱起黃俊杰,在他的臉上也親了親,只見他的小臉蛋上頓時笑開了花。洋溢出無限的幸福感。
重視孩子創作的過程
在美術活動中挖掘幼兒潛在的藝術素質,教師盡量少干預,強調創造的過程,注意幼兒的情感體驗,不能太在意幼兒的創造結果,教師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觀察、分析孩子的各種情況準確把握,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教給孩子技能技巧,讓孩子畫出心中的畫,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