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朗讀的重要作用
貴州省都勻市第六中學 楊勝利
朗讀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和當代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更為突出。
七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造能力還相對比較弱,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還比較強,他們對課文內容、寫作技巧等的學習還未產生很大的興趣,他們更熱衷的是相對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朗讀可以給他們最直接的感受,語音比文字更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因此,七年級的語文教學,朗讀是必不可少的。
學生可以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鍛煉用語言描繪事物、表情達意的能力,從而提高聽、說和寫作水平,加大語文為生活服務的力度。而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朗讀,檢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傾向、認識水平和運用程度。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入學之初,教師朗讀的示范作用是顯而易見,因此,教師要認真地準備。毫不夸張的說,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比細致的講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對教師的聲音、表情模仿得快、準,這時,教師只要適時的引導,就能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要領,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節奏,特別是對意義重音的把握。讓學生在朗讀前細心的思考、判斷,那么,當學生能夠讀出停頓、重音、語調,讀出節奏感時,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的朗讀還可以有多種形式。特別是讓學生輪流朗讀:為了自己不落后,為了讀得比其他同學更好一點,他們就會仔細地看書;并且,在學生的心目中,讀書要比教師的提問更容易完成——雖然,教師的朗讀要求也不易達到。這樣,就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學習,排除學生與課文之間的隔閡,避免了課堂上一些不必要的枯燥無味的滿堂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采用評讀,即教師讀學生評、學生讀教師評、學生讀學生評的方式,讓學生在評論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充分發揮朗讀教學的應有效能。
總之,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充分發揮朗讀教學的功能,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降低教學難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