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325)
1、寬恕等在橋的另一邊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里,描寫一對住在西班牙的父子。經(jīng)過一連串的事情后,他們的關(guān)系變得異常緊張。男孩選擇離家而去。父親心急如焚地尋找他。
遍尋不著之際,父親在馬德里的報紙上刊登尋人啟事。兒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是個很普通的名字。尋人啟事上寫著:“親愛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馬德里日報社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愛你。”
海明威接著給讀者展示了一幅驚人的景象。隔天中午,報社門口來了八百多個等待寬恕的“帕科”們。
世上有無數(shù)的人在等待別人的寬恕。寬恕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寬恕者,還有和他們一樣多的人可以得到好處——就是那些寬恕他們的人。寬恕是一座讓我們遠離痛苦、心碎、絕望、憤怒和傷害的橋。在橋的那一端,平靜、喜悅、祥和正等著迎接我們。
2、政績考核細化標(biāo)準
《光明日報》7月2日刊登牛文元的文章說,為落實科學(xué)發(fā)展觀,從根本上改變單一追求GDP數(shù)量和速度的傾向,應(yīng)在全國統(tǒng)一制定干部的政績考核標(biāo)準。干部考核標(biāo)準可遵循六個基本原則:
1、每創(chuàng)造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shù)量;2、每創(chuàng)造單位GDP所消耗的水資源數(shù)量;3、每創(chuàng)造單位GDP所消耗的原材料數(shù)量(主要是六大材料,即鋼材、鋁材、銅材、木材、水泥、化纖六類);4、每創(chuàng)造單位GDP所釋放的環(huán)境污染物和廢棄物數(shù)量;5、體現(xiàn)創(chuàng)造財富能力的全員勞動生產(chǎn)率;6、體現(xiàn)區(qū)域綜合實力的單位土地面積所擁有的經(jīng)濟總量。
3、倒飛的鳥
在亞馬遜熱帶叢林中生活著一種蜂鳥。蜂鳥的家族有一個規(guī)矩,那就是只準向前不準退后,如果有膽小的蜂鳥臨陣退縮,就會遭到很多蜂鳥的圍攻,最終被自己的同類啄死。那時,只要是它們想吃的東西,它們就一定能吃得到。整個熱帶叢林,沒有哪種動物不害怕蜂鳥。
終于,那一次森林失火了。看見烈火熊熊地在叢林中飛舞,大片地占據(jù)了它們的領(lǐng)地,蜂鳥憤怒了。在蜂鳥王的指揮下,蜂鳥們一群群地向烈火撲去。結(jié)果是,蜂鳥一群群地死在了烈火中。但蜂鳥們不能退縮。眼看蜂鳥家族就要全軍覆滅,這時,蜂鳥群中有一只蜂鳥動搖了,它試圖往后退。蜂鳥王一眼就看見了那只臨陣退縮的蜂鳥,當(dāng)它狂怒地指揮其它蜂鳥向那只臨陣退縮的蜂鳥撲去時,其它蜂鳥并沒有像往常那樣向這個背叛者撲去。
令蜂鳥王不解的是,還有一小部分蜂鳥也跟著那只蜂鳥一起向后飛去。
蜂鳥王和更多的蜂鳥成了那次烈火的犧牲品,而那一小部分蜂鳥則活了下來,并延續(xù)了蜂鳥的種類。如果當(dāng)初沒有那只肯退一步的蜂鳥,蜂鳥的種類也不可能得以延續(xù)。
在不能進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退一步?
4、文人的杞憂
我有位朋友是某名牌大學(xué)歷史系的博士研究生,一日向某書商追討稿費,書商左推右拖,他一急,說出這樣兩句話,“告訴你,眼鏡一戴,我是文人;眼鏡一摘,我就是流氓,你敢不給?”我聽后很不是滋味。這是因為書商只是賴著不給稿費并沒指責(zé)他是流氓,為什么這位研究生自己先要降格屈尊為流氓?想必是自己忖度,一說是流氓,對方先怕了。再者,如果對方也真是流氓,那咱們是流氓對流氓,半斤對八兩,誰也沒有好果子。這種想法真和王朔有靈犀之通。王朔的一篇小說中即有這樣的名言:“誰說我是流氓?從今兒起我是文人了!”文人往流氓上靠,流氓往文人上貼,會不會形成文人的流氓化,流氓的社會化而導(dǎo)致社會的流氓化呢?但愿這只是杞憂。
可惜這不是杞憂。
5、你屬于哪種人
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以下熟悉的話語:“現(xiàn)在是午餐時間,你3點以后再打來吧。”“那不是我的工作。”“我太忙了。”“那是漢曼的工作。”“我不知道該如何幫你。”“這件事我們現(xiàn)在辦不了。”
有一次,我到一家百貨商店去購買一件東西。我走到一個自己要找的柜臺,可是店員卻把我?guī)У搅藙e的地方。你知道嗎?在我找到那件東西之前,我被帶到了商店的四個柜臺。如果某人能在某處貼出一張杜魯門總統(tǒng)的座右銘:“責(zé)任到此,不能再推!”該多么振奮人心啊!
有兩種人永遠無法超越別人:一種人是只做別人交代的事,另一種人是做不好別人交代的事。哪一種情況更令人喪氣?實在很難說。總之,他們會成為第一個被裁掉的人,或是在同一個單調(diào)卑微的工作崗位上耗費終身的精力。
用上面所說的任何一種方式做事,你或許可以躲過一時,卻永無成功之日。
你屬于上面哪一種人呢?
6、魚兒心中的海
有一條魚在很小的時候便被捕上了岸,打魚的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麗,便把它當(dāng)禮物送給了女兒。小女孩將它放在一個魚缸里養(yǎng)起來,它每天游來游去總會碰到魚缸的內(nèi)壁,心里便有一種不愉快的感覺。
后來魚越長越大,在魚缸里轉(zhuǎn)身都困難了,女孩就給它換了更大的魚缸,它又可以游來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魚缸的內(nèi)壁,它暢快的心情會黯淡下來。它有些討厭這種原地轉(zhuǎn)圈的生活了,索性靜靜地懸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動,甚至連食物也不怎么吃了。女孩見它很可憐,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著,心中卻一直快樂不起來。一天它遇見了另外一條魚,那條魚問它:“你看起來好像是悶悶不樂啊!”它嘆了口氣說:“啊,這個魚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邊!”
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給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覺。
7、收斂思維法
一天,有三個趕考的考生在街上閑逛,忽見前面有一個道士在那里算卦,于是他們?nèi)司妥呱锨叭ィ埖朗拷o算一下,看看他們是否能考中。這個道士收完錢后,伸出一指頭,三個考生都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問這個道士,道士也不回答他們。三個考生見問不出個結(jié)果,只好走了。
他們走后,在一旁觀看的道士的小徒弟問:“師父,一個指頭是什么意思?是一個中?”道士點點頭。小道士問:“那么要是兩是兩個人中呢?”道士說:“那就是一個人不中。”道童問:“要是他們?nèi)齻人都不中呢?”道士說:“那說是一個都不中。”道童又問:“要是他們?nèi)齻都考中了呢?”“那就是一齊中。”
故事中道士故意伸出一個指頭來顯示自己算卦靈準,其玄機在于恰當(dāng)?shù)剡\用了收斂思維法。收斂思維法,又稱集束思維法。它是指從眾多的事物出發(fā),去尋求某一類事物的最佳方案或不同事物之間的共性的思維方法。這是一種與發(fā)散思維相對相應(yīng)的思維方法。
對同一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人愚蠢,有人機智,差別在于思維方法不同。
8、相對思維法
有位科學(xué)家想測試一下兒子是否聰明,于是他在一張紙上畫了一條線,對兒子說:“你把這條線變細些,但不能擦掉,也不能用任何東西蓋上。”兒子接過紙考慮了一會兒,就在爸爸畫的那條線的旁邊,又畫了一條更粗的線,爸爸的那條線就顯得細了。
從科學(xué)家畫的這條線的本身去考慮怎樣變細,而要求的條件,不能擦掉,也不能用任何東西蓋上,便會陷入困境,很難想出解決的方法,但科學(xué)家的兒子卻采取相對思維法,很快就解決問題了。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也有相對的一面。例如:某一事物與這種事物比較是大,與那種事物比較有可能是小,這就是相對性。所以,我們考慮問題時,有時也要想到相對思維法,避免思維的孤立和片面性。
9、動態(tài)思維法
有三個著名演員應(yīng)邀到一個劇場同臺演出,他們向劇場經(jīng)理提出同樣一個要求,即在海報上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否則,他們將退出演出。
三名演員同臺獻藝早已傳出,總不可能改為個人專場演出,何況這幾位賞都是走紅明星,得罪哪一個都對劇場經(jīng)營不利,這真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不過,劇場經(jīng)理略經(jīng)思索之后就滿口答應(yīng)了他們的要求。
到演出那天,三位賞到劇場一看,海報不是一般的紙面形式,而是一個不斷轉(zhuǎn)動的大燈籠,三個賞的名字都寫在燈籠上,三人名字轉(zhuǎn)圈出現(xiàn),誰都可以說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于是三位演員皆大歡喜地參加了演出。
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恒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由此推想,當(dāng)我們碰到難題時,如果用靜態(tài)思維不能解決時,那就改用動態(tài)思維試試。
10、組合思維法
有一天,瞎子和跛子二人來到一間屋子里,忽然房子著火了。在四周無人的情況下,瞎跛二人誰也跑不掉。在生命的緊急關(guān)頭,瞎子借助跛子的眼睛,跛子依靠瞎子的腿,兩人來了個“瞎子背跛子”的逃命方式,結(jié)果二人都得救了。
瞎子看不見,跛子行便,面對火海,如何是好呢?如果各自一門心思逃命,可能葬身火海;如果兩者巧妙地組合,即“瞎子背跛子”,就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變平凡為神奇了。
一例“瞎子背跛子”的智慧是組合思維的體現(xiàn)。所謂組合思維法,就是在分析基礎(chǔ)上,把各種材料或事實的優(yōu)點找出來,然后來個“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思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