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323)
1、紅嘴的鳥
在印度洋海島上,有一種紅嘴的鳥,它的顏色深淺決定了在異性眼里受歡迎的程度。那些一心想讓自己變得更受異性歡迎的鳥,必須調整體內的胡蘿卜素。研究表明,胡蘿卜素是促使顏色變紅的主要原因,但同時也是鳥體內免疫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異性鳥眼里,深度紅嘴的鳥是鳥中精英,因為它有足夠的胡蘿卜素。盡管生物學家證明有很大一部分鳥是打腫臉充胖子,事實上把太多的胡蘿卜素集中到嘴角的顏色裝飾上會削弱體內正常的免疫能力,為了異于同類,在競爭中取勝,鳥以至于紅“嘴”薄命。
關于鳥的故事讓人往往想到人的生命。我們是不是會比這只鳥更聰明呢?很多時候我們忽視了生命的能量正被我們的無知和幼稚一點點地消耗,在沒有能力儲蓄時卻過早地耗費了生命的資源,縮短了生命。
2、冷漠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美國心理學家為從動物實驗中獲得有關愛的人類行為線索,為幼猴設計了五種人造母猴,觀察“母親”的拒絕會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樣的反應:第一種偶爾用壓縮空氣吹幼猴;第二種會猛烈晃動,致使幼猴無法爬到母親身上;第三種裝有彈簧,能將幼猴彈開;而第四種“母親”的身上居然布滿了鐵釘。但這四種“母親”都未能將幼猴從它的“母親”身邊趕開,惟獨第五種體內灌有冰水的母猴使幼猴躲在墻角,并永久地拒絕了母親。
很多人認為是自己的優秀拉開了同他人的距離,其實冷漠才是造成自己孤獨的原因。
3、闊祖父的回答
在一本名為《美國校園文化》的譯著中,有關于“走后門”的軼事。該書作者亨利·羅素夫斯基教授,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在哈佛大學文理學院擔任院長達十一年之久。他說,若干年前,哈佛大學曾經因為素質太差而拒收一位女生。然而,由于這位小姐的祖父是哈佛大學的主要捐款人和該校校友會的頭頭,所以學校感到十分為難。為慎重起見,校方委派一位負責招生的院長親自登門拜訪,以便做些解釋。
出人意料的是,當老人明白校方來意后,不僅沒有惱怒,反而如釋重負地說:你們正好幫了我一個忙,今后再有朋友來求我“走后門”的話,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拒絕他了。因為我可以告訴他,我的話并不算數,這個學校連我的孫女都不收。
4、一場沒有后遺癥的內戰
讀美國歷史,腦海里有一團揮之不去的疑云:一場持續了4年付出了60多萬士兵生命的內戰,為何沒有給美國留下南北隔閡、猜疑的后遺癥?
近讀有關資料,謎團終于解開。林肯總統和格蘭特將軍在勝利來臨之前,他們不是高興萬分而是憂心忡忡。因為他們首先考慮的是怎樣盡力避免留下戰爭后遺癥,更要緊的是要避免南方陷入永無休止的叢林游擊戰。南軍統帥羅伯特·李將軍也在痛苦而清醒地預料到,游擊戰必然在民眾之間積累起仇恨和報復,給同胞帶來長期的痛苦和犧牲。他毅然做出了決策:向北方投降。
在投降書中,格蘭特將軍給予了南軍全體將士不同尋常的尊重,南軍軍官可以攜帶手槍或佩劍,每個軍官和將士都得到一份由格蘭特將軍簽署的證明書,證明他們是放下武器的平民,他們可以自由地回到家鄉,不予追究,不受歧視。這種證明書,簽署了近3萬份。
5、訪英特爾:體驗“超凈”
英特爾公司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硅谷,是美國最大的計算機制造中心。參觀附屬于公司的英特爾博物館,則是窺視英特爾公司的窗口。
展區很多,我重點選擇參觀芯片廠。制造此芯片需要絕對潔凈的環境,英特爾公司采取超常措施隔絕灰塵,設立“超凈室”。展示芯片廠的是一座兩層樓房模型,用來制造芯片的超凈室只占整座樓房的1/5,其余的空間用來保持芯片廠的超凈環境。在這里,上方是空氣濾清設備,下方是電子機械、化學器材和廢棄物的處理系統,空氣由底部孔狀地板導通到頂層,經過無數次的過濾,才回到無塵室,每分鐘還要替換幾次。通常每立方英尺的空氣中會有1500個灰塵微粒、花粉污染物,經過濾清的空氣每立方英尺不會超過1粒。因此,參觀者都無法進去實地觀察,展區特意設置了一臺顯示器,對超凈室的工作情況作現場直播。
從熒屏上看到員工們各司其職,他們都穿著“幫尼服”(連體衣),帽子、手套、鞋襪跟衣服渾然一體,其作用一是防止頭發、皮膚碎屑等人類污染物落到芯片上,二是消除靜電。幫尼服帶有呼吸裝置,可過濾掉呼出氣體中的微粒,既不使污染物透出,又可使人的體熱和濕氣正常排出。
6、狼不是孩子們榜樣
近日,報載深圳市一小學在校園內設立狼群雕塑,“本意”是要將東方傳統的“羊”教育模式引導到西方“狼”道上來。
建這個雕塑,校方似乎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想用“個性張揚、敢于挑戰、不斷超越”的“狼”性取代孩子們身上“溫文爾雅、逆來順受、安于現狀”的“羊”性,希望孩子們“學會合作,能成為有思維、有智慧、能解決問題、體格強壯的人!
那張牙舞爪、爭先恐后嚎叫著撲向獵物的狼群雕塑,容易令人產生生理厭惡。筆者實難找出其“個性張揚、敢于挑戰、不斷超越”的優點來。
在校園中,將狼這一非善動物突顯出來,對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熟,且并沒有多少判斷力、審辨力的孩子們來說,是一種倫理的道德的災難:狼外婆的故事只怕要重新改寫了。
7、考官的良心
4月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播出了名為“命運的琴弦”的節目。節目中,中國音樂學院教師宋飛披露了自己學校在今年的招生專業考試中存在的不公正現象(詳見本報4月9日報道)!缎旅裰芸返26期刊登記者黃祺對她的專訪,摘登如下:
記者:有人說,只有老了以后,才會對一切無所畏懼。而你現在還很年輕。
宋飛:如果這個專業已經受到了很大危害,那個時候我再去保護它還有什么用?
我經常說,當我們作為考官坐在那里的時候,我們要想到當初,自己也是被伯樂一樣的老師發現,才會有今天。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要正直,我認為我的心理是很健康的,所以我的音樂才會充滿善良、真誠,所以才會有我成為二胡演奏家的今天。如果我對不公正的事熟視無睹,那么,過去支撐我音樂的支柱就沒有了,當我拿起琴時,我的音樂的內核也沒有了,我也就不存在了。
記者:據說學校正在收集老師的意見,嘗試對招生制度進行改革。你有沒有想到捅破窗戶紙會產生這些效果?
宋飛:當初我沒有想太多,可能認為說出來也無濟于事,但我說了就對得起我的良心。
記者:事情已經過去3個多月,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你還會作出同樣的選擇嗎?
宋飛:我的選擇是由內在的性格、或者說道德直覺決定的,我想還是會這樣做的。
8、每個孩子都能寫作
前些日子,我整理舊物,找到我中小學時期的成績報告單。我的第一張成績報告單上寫著“一年級上學生葉永烈”,作文只有40分,旁邊蓋著一個藍。骸安患案!”
在我一年級下時,作文進步了一點,總算及格了,也只有64分!到了“三年級下”,作文算是進了一步,76分。然而,到了“五年級下”,我的作文成績竟然又不及格,跌到35分!
不過,到了小學六年級,發生了“歷史性轉折”:離我家不遠處,是《浙南日報》社(今為《溫州日報》)。報社門口,有一只大木箱高掛著,上面寫著“投稿箱”三個大字。11歲的我,偶然心血來潮,寫了一首小詩,悄悄地投入那只在我看來頗為神秘的箱子里。
十來天之后,1951年4月28日,我放學回家,父親笑容可掬地叫喚我:“阿烈,快來看報紙!
啊,見報了!這首小詩總共只有70個字,“豆腐干”一塊,成為我文學創作道路的起點。
從此,我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也就從一個作文不及格的孩子成長為上海作家協會的專業作家——盡管我在北京大學讀的是化學系。
9、心靈的降落傘
美國海軍飛機駕駛員查理斯·帕朗柏在完成375次戰役任務后,他的飛機被一枚地對空導彈擊毀。帕朗柏跳傘,成功逃生。
有一天,帕朗柏和妻子在一家餐廳用餐時,隔壁桌上一位先生走過來說道:“你是帕朗柏先生!在一場空戰中你的飛機被導彈打下來了!”
帕朗柏問:“你怎么知道這件事的?”那位先生回答:“你的降落傘是我負責打包整理的。”帕朗柏立即向他表示謝意。那位先生說:“我想那個降落傘確實發揮了功效!”帕朗柏道:“它的確發揮了功效,否則我今天就不會在這里了!
那一晚,帕朗柏無法入睡,心中一直想著那位先生。
帕朗柏想到那位水手在船內長木桌上花了無數個小時,小心翼翼地整理著降落傘,并一一疊好每個降落傘,每一次他的手里都掌握著某個他不認識的人的命運。
現在,帕朗柏總會問聽眾:“是誰為你們打包降落傘?”我們每個人手中的“降落傘”都是由別人供應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與人共存的,每當你過了一段時間,請試著找出幫你打包“降落傘”的人,并向他們致上謝意!
10、心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
有一位昆蟲學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園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腳步。好像聽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問他。昆蟲學家驚喜地叫了起來:“聽到了嗎?一只蟋蟀在鳴叫,而且絕對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鄙倘伺笥押苜M勁地側著耳朵聽了好久,無可奈何地回答說:“我什么也沒聽到!”“你等著!崩ハx學家一邊說,一邊向附近的樹林小跑過去。不久,他便找到了一只大個頭的蟋蟀,回來告訴他的朋友:“看見沒有?一只白牙紫金大翅蟋蟀,這可是一只大將級的蟋蟀喲。怎么樣,我沒有聽錯吧?”“是的,您沒有聽錯。”
商人莫名其妙地問昆蟲學家:“您不僅聽出了蟋蟀的鳴叫,而且聽出了蟋蟀的品種——可您是怎么聽出來的呢?”昆蟲學家回答:“個頭大的蟋蟀叫聲緩慢,有時幾個小時就叫兩三聲。小蟋蟀叫聲頻率快,叫得也勤。黑色、紫色、紅色、黃色等各種顏色的蟋蟀叫聲都各不相同,比如,黃蟋蟀的鳴叫聲里帶有金屬聲。所有鳴叫聲只有極細微,甚至言語難以形容的差別,你必須用心才能分辨得出來!
他們一邊說,一邊離開了公園,走在馬路邊熱鬧的人行道上。忽然,商人停住了腳步,彎腰拾起一枚掉在地上的硬幣。而昆蟲學家依然大踏步地向前走著,絲毫沒有聽見硬幣落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