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305)
1、喬治的辦法
喬治起先不過是英國一家手工作坊的小業(yè)主,按照馬克思資本積累原理,完全有可能轉(zhuǎn)化為大資本家。但是很不幸,一場經(jīng)濟危機使他陷入困境,產(chǎn)品賣不出去獎金周轉(zhuǎn)不開,物價暴漲,他面臨破產(chǎn)的威脅。友人勸他趕快裁員,以減輕負擔。喬治思考良久,準備采用友人的建議。
消息不知怎么傳到了老喬治的耳里。第二天清晨,老喬治來到辦公室,勒令他收回成命。喬治不服,老喬治便現(xiàn)場解除了喬治的職務(wù)。中午,老喬治走進了工人的餐廳,看見大家一臉憔悴、蒼白,碗里是清水煮的青菜和幾片豆腐。老喬治立刻從街上的小餐館花三英鎊買回兩碗紅燒肉,端進餐廳,哽咽著說:“兄弟們,我對不起你們,喬治沒有把廠子管理好,連帶你們受苦了。現(xiàn)在,我已解除了他的職務(wù),并且從今以后,每天中午我和你們一道吃飯——當然,價值三英鎊的紅燒肉必不可少!”工人們歡呼起來。
那時候,三英鎊是個不小的數(shù)目——可以供老喬治夫婦一天的基本生活。
每天三英鎊,所帶來的效益卻是無法計算的。因為工人們心存感激,便拼命干活,努力降低成本,竟然使這個手工作坊慢慢度過難關(guān),以至發(fā)展壯大,最終成為全英一家著名的電器公司,擁有資產(chǎn)超千萬。
2、主動退半步
本地舉行科局級干部公開競爭招選,在市總工會做辦事員的二弟報名參加,競爭文化局副局長的崗位。筆試成績揭曉,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進入面試。
面試前一天,天氣驟然降溫,二弟到鄉(xiāng)下辦事,晚上回家后就發(fā)燒至39℃!一家人忙送他去看急診……天亮?xí)r,二弟的燒退了,但頭暈、鼻塞、扁桃體發(fā)炎,上唇燒出兩個蠶豆大的血痂。家人都勸他別去面試了,可二弟堅持要去,只好讓他戴著口罩,由我陪著去。
面試出來,他仍用口罩捂著嘴巴,讓我趕快送他繼續(xù)去掛水。把二弟安頓好,我便打車回到面試點等候看成績。等了很久,見到一群人從里面出來,邊走邊談?wù)撝恍┛忌那闆r,估計是評委們。其中一位說:“那個有病的考生還挺會關(guān)心人的,雖然回答不太好,但我給了不低的分數(shù)。”另一位笑著說:“關(guān)愛他人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做官的官德,不瞞你說,我也是……”又等了很長時間,成績榜終于貼出來了,二弟奪得第一名!
把好消息告訴二弟的同時,我順便說了在面試點聽到的情況。二弟告訴我,他進面試室后,主動聲明自己是重感冒,要將椅子退后半步答題。主考官不同意,說會影響記錄和答題。于是,他便請評委們將椅子向后移一步……
對別人細微的關(guān)懷,折射出感人的品德,這常常是被人接納、受人賞識的切入口,信乎!
3、信任的溫暖
為采訪一個在原始森林失蹤5天后生還的男孩,在福建三明市出差的我雇了一輛摩托車,在暮色中緊急進山。騎車的師傅相貌兇惡,但為了搶新聞,我只好冒險坐上他的車后座,雙手捂著手提包,里邊是手機、相機,還有幾千元現(xiàn)金等。
異鄉(xiāng)的盤山公路比我預(yù)想的更險峻荒涼,只有車燈可以為我壯膽,路的左邊是萬丈深淵,我不停地說:慢一點沒關(guān)系,到時車費多算一點。騎車的人則大聲應(yīng)道:不會出事的,我吃這碗飯已經(jīng)6年了。
我感到冷,后悔剛才匆忙上車,忘了從賓館里多帶一件冬衣。師傅似乎感覺到了,說要停下來脫件衣服給我穿,我趕緊謝絕,怕他趁半途停車,搶走我的東西,然后把我推進萬丈深淵……
山路仍一遍又一遍地盤旋,我開始懷疑是不是走錯路了,他又大聲吼道:沒錯的,難道怕我殺了你?“殺了你”三個字在山谷間毛骨悚然地回響。接著,騎車人又問,你冷嗎?我沒有正面回答,但仍然堅持說:不要停車。這時車速漸漸減慢,我看見他騰出一只手。我正感到納悶,他外衣的一邊已脫落下來。老天!他在表演“飛車脫衣”…… 然后,他責令我穿上,在飛車上。
我哆哆嗦嗦地穿上他的羽絨服,一種帶有異味的溫暖讓我莫名地想起一堆松枝點燃的火。“為什么雙手不抱著我的腰?”我開始慚愧了,騰出雙手抱住他的腰———一個像壞人的好心人的腰。
到了目的地,這位師傅又跑上跑下為我找當?shù)乩相l(xiāng),為我翻譯……那么冷的天,他竟然滿臉是汗。凌晨3點左右,他又把我安全送回賓館。當我脫下他的衣服,還給他時,他有點靦腆地說:衣服很臟,讓你不舒服了。
雖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但回想一路上對他的不信任,我就感到臉上一陣發(fā)燒。人在旅途,很多時候,會看錯人、表錯情。可能只緣于自己身上帶著一些所謂貴重的東西,而無端產(chǎn)生種種猜疑,也因此失去了另外一些更貴重的東西,比如,看不見唇間善意的微笑,只盯著人家唇后的牙齒,且自亂心神。而信任,是很多美好心情的最初。
4、人生咸淡兩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師(李叔同)因戰(zhàn)事而滯留寧波,在夏沔 尊先生住所小住數(shù)日。其間,弘一法師用餐時,享用的僅是一碗米飯、一道素菜和一杯白開水而已。夏先生看在眼里,實在于心不忍,便說:“一碟腌蘿卜,你就不覺得太咸嗎?”
“咸有咸的滋味。”
“不添茶葉,白開水就不嫌太淡嗎?”
“淡有淡的味道。”
夏先生這樣問,那是因為作為故交,他非常了解:昔日的李叔同是一個風流倜儻的才子,也曾過著安逸華貴、錦衣玉食的日子。后來,夏先生在《生活的藝術(shù)》一文中寫道:在弘一法師的世界里,一切都好。白衲衣、破卷席和舊毛巾一樣好,青菜、蘿卜和白開水同樣好。咸也好,淡也好,樣樣都好;能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歡愉的心觀照出人生的本來面目,這種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輪皓月,是何等空靈的境界。
人間滋味,原本就是苦辣酸甜的融合;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咸淡相依、甘苦共存;咸淡相宜時不多,咸淡不勻時不少;況且沒有品嘗過苦澀的滋味,又如何體味香甜的美妙?宋朝云門慧開禪師曾留下一首傳誦千古的詩偈《日日是好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常言道:景由心生,境由心造。如此,面對并不完美的人生,少一分掛礙,便多一分自在;少一分苛求,便多一分安詳;而多一分寬容,自己便也多了一分轉(zhuǎn)圜的余地。
然而,咸淡兩由之,并不是簡單的隨遇而安、不圖進取。豐子愷先生曾評價弘一法師:當教員,是個好老師;做名士,是個真名士……做一樣,像一樣,就因為他做一切事都心無旁鶩、認真投入的緣故。試問,一個嫌苦怕咸、心存掛礙的人,能有如此修行嗎?
人生本如此,咸淡兩由之。這也實在是一種生活的藝術(shù)。
5、 轉(zhuǎn)身
一個探險家出發(fā)去北極,最后卻到了南極。當別人問他為什么時,他說:“我?guī)У氖侵改厢槪也坏奖睒O。”問者說:“怎么可能呢?南極的對面不就是北極嗎?轉(zhuǎn)過身就可以了。”
這個故事常被人用來說明一個道理:在生活中,我們一次次被撞得暈頭轉(zhuǎn)向、頭破血流,就像去北極的探險家被指南針的針尖牽住了鼻子。而實際上,我們只要轉(zhuǎn)過身去,便會柳暗花明。
生活中常能看到,一個人成功后就鮮有成功;或一個渴望成功的人克隆別人的成功,往往以失敗告終。原因之一,便是曾有的成功不讓他們“轉(zhuǎn)身”。探險家為什么如此迷信指南針,就因為過去太多的人靠指南針獲得過成功。過去的成功往往被視為將來成功的方向。殊不知,環(huán)境變了、時間變了、挑戰(zhàn)變了,等待實現(xiàn)的成功的方向也就變了。慣性使他們堅持與過去的成功相同的方向,并堅信那是正確的方向。哪怕一次次撞得暈頭轉(zhuǎn)向、頭破血流也不會有轉(zhuǎn)身的意識,不可避免地要重蹈那位探險家的覆轍。
為什么會失敗?就因為人們不轉(zhuǎn)身;為什么不轉(zhuǎn)身?就因為人們堅信自己面對著成功的方向;為什么如此迷信?就因為這個方向曾使人成功。所以,成功也是失敗之母。
6、發(fā)出你的聲音
這是一把破舊的小提琴,到處都是刮痕,拍賣師認為實在不值得他費神。但出于職業(yè)的原因,只好把它抓在手上,高聲喊道:“朋友們,這是一把特別的小提琴,現(xiàn)在拍賣開始了,有誰要先開個價?”
“十塊,十塊錢我買下來送給街頭乞討藝人。”一位年輕人充滿揶揄地舉起手。
“我出二十,二十塊錢我買下來送給我保姆的兒子彈著玩。”一位中年婦女也充滿揶揄地舉起手。
拍賣師在詢問有沒有人加價。
“且等一下,”一位白發(fā)灰白,胡須很長的老先生走到拍賣臺旁,手里拿著琴弓。只見他輕輕地用寬大的衣襟撣了撣舊提琴上的灰,把松掉的弦拉緊,然后把琴弓熟練地搭到琴弦上,一曲美妙的《二泉映月》在拍賣廳緩緩響起。拍賣師隨即浸入音樂的氣氛中。音樂一止,他馬上把琴和弓高高舉過頭頂,并嚴肅地說:“我為這把神奇的小提琴起個價。三千塊人民幣。”
拍賣師一開價,馬上有人出到五千人民幣。在幾次競價后,最后以七千元成交。
前后不到一刻鐘,一把破損的小提琴經(jīng)人一彈拉,價格便由二十塊上升到七千塊,可見,它的價值并非小提琴本身,而是它發(fā)出的美妙聲音呀。
7、愛你現(xiàn)在的工作
紐約一家名為“人性之光”的行為研究中心做了一個調(diào)查,主題是:成功是需要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什么。在調(diào)查表上有8個備選答案: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豐富的常識;信念的容量;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一份自己喜歡的職業(yè);經(jīng)濟的保障;理解人的能力;熱愛自己的工作。他們同包括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在內(nèi)的125位成功人士進行了交流。在8個備選答案中,“熱愛自己的工作”這一項成為106位成功人士的選擇。這106位成功人士選擇的理由和解釋不盡相同,但大致意思是相同的。比爾·蓋茨的解釋頗具代表性,他說:“無論你現(xiàn)在的工作你喜不喜歡,但你必須熱愛它,投入全身激情去做好它,因為這是一個人最初的起點,最走向未來的跳板。”
8、一事無成
我們都知道,達·芬奇是文藝復(fù)興時期意大利最著名的藝術(shù)家,他同時也是畫家、雕刻家、建筑師、工程師、音樂家、哲學(xué)家和科學(xué)家,他的繪畫風格影響了幾個世紀。他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經(jīng)典的作品。
但是,還有一件事也許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在1519年,當時他正客居法國,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眼看著自己的時間不多了,自己有很多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了,他很痛苦地對身邊的說,我的一生,不過是非功過利用白天來酣睡罷了,我一生一事無成。
同樣還有一位我們所熟知的荷蘭杰出畫家梵高,他給我們留下的《向日葵》,也是我們?nèi)祟悮v史上的經(jīng)典作品,他的許多作品在今天都是價值連城。但是,他在自己的最后時刻,一直為自己沒有什么成就而痛苦。他甚至因為自己一直畫不出他心中認為的杰出作品而燒掉了很多畫作。他在最后時刻對自己的弟弟說,我很痛苦,我一生一事無成。
就是這樣兩個為自己沒有成就而痛苦,認為自己一事無成的人,幾百年來一直影響著整個世界,成為全人類的自豪和驕傲。
9、愿望與成功之間
1865年,美國南北戰(zhàn)爭結(jié)束了。一位名叫馬維爾的記者去采訪林肯,他們有這么一段對話。
馬維爾:據(jù)我所知,上兩屆總統(tǒng)都曾想過廢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們那個時期就已起草,可是他們都沒拿起筆簽署它。請問總統(tǒng)先生,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yè)留下來,給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可能有這個意思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
馬維爾還沒來得及問下去,林肯的馬車就出發(fā)了,因此,他一直都沒有弄明白林肯的這句話里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了,馬維爾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了答案。在信里,林肯談到幼年的一段經(jīng)歷:
我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nóng)場,上面有許多石頭。正因為如此,父親才得以較低的價格買下它。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面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
有一年,父親去城里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nóng)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
于是我們開始挖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弄走了,因為它們并不是父親想像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的信在末尾說,有些事情人們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們認為不可能。而許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
10、民甘民憂入詩來
“步履匆匆汗?jié)M肩,風吹背簍正冬天。高樓白領(lǐng)曾知否?十塊磚頭一角錢。”這首《背簍工人》,描寫的是進城農(nóng)民工的境況。近讀《中華詩詞》月刊,看到當今詩壇有一批作者,把筆觸伸向弱勢群體,寫出的詩篇動人心弦。
在詩人的筆下,飽蘸著弱勢群體的辛勞與凄苦。請聽《鷓鴣天·打工老者》:“小女輟學(xué)賣豆芽,打工老夫走天涯。日背磚塊汗如雨,夜宿工棚霜似花。停飲酒,不喝茶,分分積攢寄嬌娃。偶閑也作登樓望,萬戶千燈不是家。”對于這類人群,社會本該投入更多的關(guān)注,但有些城里人關(guān)注的不是他們,而是身邊的寵物。有位詩作者,從媒體上看到東莞城寵物冬裝走俏的消息,發(fā)出了這樣的慨嘆:“冷氣深深東莞城,狗貓衣暖兩三層。可憐風里打工仔,寒賤輸它小畜牲。”大自然的冷氣讓打工仔身寒,一些人的冷漠更讓打工仔心寒。
弱勢群體的疾苦,是需要作者用“心”去體察,才能感觸到的。有一首《采桑子·夜市賣飯婦人》是這樣寫的:“星寒月冷愁心重。衣滿冰霜,鬢滿冰霜,難卜今宵勝往常。夜深街曠游人斷,飯亦冰涼,菜亦冰涼。癡立鍋旁好憂傷。”星寒月冷,夜深街曠,衣滿冰霜,飯菜冰涼,這些可用肉眼感知,但“難卜今宵勝往常”,“癡立鍋旁好憂傷”,卻是作者用“心”體察到的。筆墨觸及到人物心靈的深處,作品也就有了深深的感染力。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當今也有一大批公仆,時刻牽掛著弱勢群體的寒暖。請聽一位七品芝麻官的《靜夜思》:“寒氣襲人知夜深,長街鄰舍寂無聲。八七十萬人民在,枕上燈關(guān)怎靜心?”他走訪特困戶,又止不住潸然淚下:“一屋兩人殘,矮房無炊煙。入門徒四壁,怎不淚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