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308)
1、行走與駐足
(1)我很喜歡這樣一句話:當(dāng)一個人意識到一顆鉆石比一顆玻璃球貴重的時候,這個人已經(jīng)可悲地長大了。
大人與孩子的最大區(qū)別恐怕就在于此吧。學(xué)會用金錢去衡量事物的那一天,內(nèi)心圣潔的純真就沒了;學(xué)會用利益來權(quán)衡人際關(guān)系的那一刻,無邪的稚趣也不復(fù)存在;純真和稚趣都沒了的時候,一個人就可怕地長大了。
童年,是一個人最美的夢境。而長大,是人生對這個夢境最冷酷的摧殘。
(2)舉一瓢濁水,給了即將干枯的小樹,是善事;潑向別人,是惡事。
這都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實際上,人生原本沒有多少大事,平庸的人把小事一直當(dāng)小事做下去,就讓自己的一輩子湮沒在了小事之中。
能把小事做成大事的人,除了要有智慧、耐力和韌性,重要的,還要有機遇。
(3)豐子愷有一篇妙趣橫生的文章,叫《口中剿匪記》,說自己口中所剩的十七顆牙齒,是一群匪徒,實際上,有一大群大大小小的匪類盤桓在我們左右,譬如,懶惰是個慣匪,自私是個劫匪,自滿是個楚楚動人的女匪,灰心是個惡匪……人生就是一場與匪類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不要指望能夠完勝,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勝了。
2、《讀者》的成功抑或失敗
在我的兒童時代,《讀者》一直扮演著識字課本的角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里面的一些小品文。那些有點類似寓言的哲理文章,總是在結(jié)尾時來一句:“所以,堅持就是勝利”,“所以,有時放棄是美麗的”……看得我一愣一愣的,一下子老了幾十歲,原來人生就是這個樣子呀!
因為工作是編輯的原因,我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稿件,不管是上了年紀(jì)的老人,還是剛剛學(xué)會寫作文的小孩,他們的作業(yè) ,大部分都沾染上了濃重的《讀者》氣息。這是一本刊物的成功,卻也宣告了作為讀者的失敗。他們可以忍受日常生活的繁雜、瑣碎,同時堅持不懈地制造有關(guān)幸福的謊言。更為可怕的是由此造成的錯覺:他們的生活就是一向如此。小市民的禪宗精神就是這樣輕而易舉地獲得。以《讀者》為代表的刊物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顯示出來的力量,強大而隱秘,像塵埃一樣無處不在,卻擁有一副溫情脈脈的面孔。
這種對苦難的凈化,在想象力日益衰退和信念支離破碎的格局里,最終將演化出什么樣的圖景?
3、云在低處飛
姐姐家在福建山區(qū),那一年,她在家對面的半山腰上辦了一個黑木茸種植園。在幾萬截朽木段里挖孔填菌,讓它們自然生發(fā)。一年下來,姐姐培植的黑木茸,產(chǎn)量并不高,辛辛苦苦360天,保本都有點困難。
后來,姐姐請了一個林科所的專家來把脈,才知癥結(jié)之所在。原來,黑木茸培植基地處在半山腰上,這里經(jīng)常飄浮著山云,濕氣大,對黑木茸最初的生長不利。專家給姐姐提了個建議,云只在低處飛,只要把基地搬到山頂上去,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姐姐在專家的指導(dǎo)下,把基地上移,當(dāng)年就喜獲豐收。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云只在低處飛,它遮住的只是在底層徘徊的人的去路。若要獲得人生的晴空,路徑只有一條,就是拼命地向上,向上!
4、頭腦遠比性感重要
沒有索非亞·羅蘭的艷光四射,也沒有索菲·瑪索的嬌俏率性,6月13日,梅莉爾·斯特里普以親切和智慧征服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
在世界影壇梅莉爾被譽為是“一代只出一個的常青樹”,她功成名就,卻說自己最享受的是為人妻、為人母的幸福:“長期工作不回家我會發(fā)瘋,不過長期在家不工作我也會發(fā)瘋。”都說演員深入生活很重要,就在別人費力了解角色的時候,梅莉爾卻住在遠離名流富豪的普通人中間,靜靜地感知生活的點滴美好。因為她知道:“明星不一定是好演員,好演員只要有點名氣就一定是明星。”
在美女如云的好萊塢,梅莉爾算不上漂亮,也不富有,但她卻以兩次捧杯、13次提名的驚人成就屹立于奧斯卡之巔。梅莉爾演《克萊默夫婦》后,星光初現(xiàn),前途無量。“有很多的誘惑擺在面前,是盡快讓自己賺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還是讓自己腳踏實地地成長為一個好演員,這需要良心,很慶幸我做出了正確的抉擇。”
來上海之前,她剛剛成為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最年輕的獲得者。好萊塢的美女們爭相模仿她的談吐打扮,而她對成功的理解是:“第一是運氣,它帶來機會;第二是才氣,帶你跨進門檻;第三最重要,是很多的人生經(jīng)歷感悟和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熱愛。”在她看來,身為女演員,“頭腦遠比性感重要,是頭腦決定了你在這一行能走多遠。”
5、失敗緣于心
將一個鐵籠子一分為二,把狗放進籠子的一邊,一旦在籠子底上通電,狗就會受到電擊的刺痛,很快跳到籠子的另一邊去,以躲避電擊,而當(dāng)另一邊受到電擊時,這些狗又會很輕松地跳回來,到?jīng)]有通電的一邊去。
然而,一批同樣的狗,被放進籠中受到電擊時,它們卻不做任何跳躍和掙扎,只會渾身發(fā)抖,低聲哀鳴。為什么這些狗會表現(xiàn)出這種任人宰割的慘像呢原來,心理學(xué)家曾把這些狗拴在一個鐵柱上,時不時地用電刺激它們,狗受到電擊后會掙扎、跳躍,但是無論它們怎樣掙扎,都擺脫不了電擊的折磨,經(jīng)過幾天數(shù)十次的電擊和無效的掙扎后,這些狗都放棄了努力,再也不掙扎了。這時,再把這些狗放進鐵籠中,對這種輕輕一躍就能擺脫的電擊刺痛,它們習(xí)慣了挫敗,認(rèn)"命"了。
在某些場合下,人是否也同樣會像上述的狗一樣自認(rèn)"失敗"的命運呢所謂失敗,其實就是自己的一種感覺,是在通往目標(biāo)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的行動多次受阻而產(chǎn)生的絕望感。在客觀世界中,沒有什么失敗,失敗僅僅存在于失敗的人心中。
外界的影響或許會暫時會把自己禁錮在失敗的十字架上.
但是只要自己的心還沒死,沒服輸。就怎么也不會被打倒.
即使這個過程是漫長的........
6、守夜員的故事
John去應(yīng)試某公司守夜員,因為沒念過書,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而守夜員值勤時又必需填許多的窗體,因此John在面試時便被回絕了。失望的john便去當(dāng)捕魚工人,存了一些錢后,他自己買一艘船自己捕魚,賺了錢后便成立船公司,不只做魚貨事業(yè),更做起海運事業(yè),事業(yè)版圖也擴到世界各角落。
一天John到銀行辦事,行員請他簽名,他連名字都不會簽,他說這事平常都由我太太,或會計小姐處理,行員一臉驚嘆的說: “你不識字就把事業(yè)做的那么大, 如果識字的話,那事業(yè)豈不是做的更大”
john回答說:“如果我識字的話,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守夜員”
7、愛的水滴
有一天,一片竹林失火了,火越燒越大,越燒越烈。這時,一只小鳥飛到河邊,弄濕了翅膀,然后回到火場上空,將翅膀上的水滴下來,希望能熄滅大火。
他一次又一次地去取水滅火,天上的諸神看到后非常驚訝,他們問它:你為什么這么做?你要知道,這些小水滴是不可能撲滅這么大的火的,這根本就不可能。
小鳥回答說:竹林給了我許多,我非常愛它,我出生在這里,這里是我的根,我的家,就算我不能撲滅大火,我也要不斷地灑下愛的水滴,直到死去。
諸神明白了小鳥在做些什么,于是幫助它撲滅了大火。
在自己的家,自己的社區(qū)和自己的國家里,如果每個人都將自己的翅膀潤濕,撲捏每天都可能燃起的心靈大火(貪婪、自私、愚昧、殘忍……),也許世界上的窮人就會少一些,陷入絕望和崩潰的人也會少一些,也許在昨天燒焦的草地上會再次盛開愛與和平的鮮花。
8、母親給出的答案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rèn)真地做作業(yè) ,可是,為什么我總比落后?”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xué)校的排名傷害著。她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道給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回家后,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的人靈。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應(yīng)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有幾次,她真想重復(fù)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復(fù)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了;你在學(xué)習(xí)上還不夠勤奮;和別人比起來還不夠努力……一次來搪塞兒子。然而,向象她兒子這樣腦袋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時活得還不夠辛苦嗎?所以她沒有那么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xué)畢業(yè)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有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提高。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贊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這次旅行中,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現(xiàn)在這位做兒子的再也不擔(dān)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沒有人追問他小學(xué)時成績排第幾名,因為他去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寒假歸來時,母校請他給同學(xué)及家長們做一個報告。其中他講了小時候的一段經(jīng)歷:“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她指著前面對我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dāng)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后,真正能飛躍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它們。”這個報告使得很多母親流下了眼淚,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親。
9、陽光下的守望
我見過一個母親,一個陽光下守望的母親。母親就站在七月炙熱的陽光下,翹首望著百米外的考場,神色凝重。母親臉上早就冒出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將她的衣衫浸染得像水洗一樣,她的花白的頭發(fā)凌亂地貼在前額上。母親就這樣半張著嘴,一動不動地盯著考場,站成一尊雕像。
樹陰下說笑的家長停止了說笑,他們驚訝的望著陽光下的母親。有人勸母親挪到樹陰下,母親神情肅然的臉上擠出比初冬的冰還薄的笑,小聲囁嚅道:“站在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場,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沒人笑她癡,沒人笑她傻,也沒人再勸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掃了掃不遠處的茶攤,就又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考場了。
不知過了多久,也許半個小時,也許一個小時,母親像攤軟泥一樣癱在了地上。眾人一聲驚呼后都圍了上去,看千呼萬喚后她仍昏迷不醒,便將她抬到學(xué)校大門口的醫(yī)務(wù)室里。
聽了心跳,量了血壓,掛了吊針,母親仍然緊閉著雙眼。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微笑著告訴眾人:“看我怎樣弄醒她。”
醫(yī)生附在母親耳邊,輕輕地說了句:“學(xué)生下考場了。”
母親猛地從床上坐了起來,拔掉針頭,下了病床:“我得趕快問問兒子考得怎么樣。”
10、綠洲里的老先生
記得有一個故事說宋朝的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在一起打坐,佛印禪師問蘇東坡:“我坐的姿態(tài)像什么?”蘇東坡戲言:“你的坐相像一堆牛糞。”蘇東坡反問佛印禪師:“我的坐相如何?”佛印說:“你坐得像一尊佛。”蘇東坡很高興,以為贏了佛印禪師,但是蘇小妹告訴他:“禪師的心中是佛,看人都是佛;你心中是牛糞,看禪師的坐相就是牛糞。”
另有一個故事。一個青年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里如何?”老人家反問:“你的家鄉(xiāng)如何?”年輕人回答:“遭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就說:“那你快走,這里同你的家鄉(xiāng)一樣遭。”后來又來了另一個年輕人,他也問了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他:“你的家鄉(xiāng)如何?”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xiāng)很好,我很想念家鄉(xiāng)的人、花、事物......”
老人家便說:“這里也同樣的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后答復(fù)不一致呢?老者說:“你要尋找什么,你就會找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