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309)
1、大師的敗筆
一位建筑設計大師一生杰作無數。在過完65歲壽誕之后,他向外界宣稱:等完成封筆之作便歸隱林泉。
一言方出,求他設計樓宇者便踏破門廳。
大師自有大師的想法。他一生學富五車,閱歷無數,最大的遺憾就是時下人們批評的,把城市空間分割得支離破碎,樓房之間的絕對獨立加速了都市人情的冷漠。他自己也深有感觸。于是,靈感像火花一樣迸射出來,一種嶄新的創作理念也日趨成熟——他要打破傳統的樓房設計形式,力求讓住戶之間開辟一條交流和交往的通道,使人們相互之間不再隔離而充滿大家庭般的歡樂和溫馨。
一位頗具膽識和超前意識的房地產商很贊同他的觀點和理念,出巨資請他設計。經過數月苦戰,圖紙出來了。不但業內人士一致叫好,媒介與學術界也交口稱贊,房地產商更是信心十足,立馬投資施工。
令人驚異的是,大師的全新設計卻較好不叫座。樓盤成交額始終處于低迷狀態。
房地產商急了,于是責成公司的信息部門去做市場調研。調研結果出來了,原來人們不肯掏錢買房的原因,是嫌這樣的設計雖然令人耳目一新,也覺得跟舒爽,但鄰里之間交往多了,不理于處理相互之間的關系;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里活動空間是大了,但又不好看管;還有,空間一大,人員復雜,于防盜之類人人擔心的事十分不利......
設計大師聽到了這個反饋,心中絞痛不已,他退還了所有的設計費,辦理的退休手續,與老伴兒回鄉下隱居去了。臨行前,他對眾人感慨道:我只識圖紙不識人,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敗筆。我們可以拆除割斷空間的磚墻,而誰又能拆除人與人之間堅厚的心墻?
是的,心墻不除,空間恐怕越來越小。
2、聆聽
我常常在一個雜貨店里遇到這位老婦人。她深色的雙眼充滿戒備和渴望。每當她見到我,總是喋喋不休,嘮叨沒完。有時碰到自己心緒煩亂,也不得不耐著性子聽下去。
“我要去阿肯色了。”一天,她對我說:“那里春季的高溫氣候對防止我的關節炎發作再合適不過了。不過我很快就回來,免得你惦念。”
我這才發現她的僵硬彎曲的手指。“就你一個人去?”我問他。
“對,就我一個人。”她說,“我是個孤老婆子,寡居很久了。可我遇到了許多像你這樣的好人,他們愿意和我嘮扯嘮扯。”
我一下感到自己像個罪人。她愉快、樂觀——絲毫沒有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厭倦和悲傷。她就是用無處不與人交談來充實自己晚年平靜的生活的。聆聽的耳朵就是她的需求。
我猛然意識到,我的耳朵不僅僅屬于我自己!
3、改說“下一次”
紐約有一位心理醫生,執業多年,成就卓著,在他即將退休時,寫了一本醫治各種心理疾病的專著。這本書足有1000頁,書中有各種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療辦法。
有一次,他應邀到一所大學講學,在課堂上,他拿出了這本厚厚的著作,說:“這本是有1000頁,里面有治療方法3000種,藥物10000類,但所有的內容,卻只有幾個字。”
在學生驚愕的目光中,他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如果,下一次”。
這位醫生說,造成自己精神折磨的莫不是“如果”這兩個字,“如果我考上了大學”“如果我當年不錯過她”“如果我當年能換一項工作”......
醫治方法有上千種,但最終的辦法只有一種,那就是把“如果”改為“下一次”,“下一次我有機會再去進修”“下一次我不會錯過我愛的人”......造成自己心里障礙的,影響一個人的幸福觀念的,有時候,并不是因為物質上的貧乏和豐裕,而取決于一個人的心境改變。如果把心靈浸泡在后悔和遺憾的水中,痛苦就必然占據你的整個心靈。
在人的一生中,懊悔就像一劑慢性毒藥,在無休無止中磨滅你的意志,在不知不覺中消耗你的快樂,降低你成功的幾率。它又像一些蟄伏在我們生命長堤上看是渺小的蟻群,總有一天,我們會被自己創造的薄弱點迎來的巨浪所吞噬。
去掉“如果”,改說“下一次”,你就找回了真實的自己,它就是你的財富,包括陽光、空氣和水,還有你心底的喜悅和臉上的微笑。這一切對誰都非常重要,只因為它構成了使你成功的要素。
4、門
兒子說家里有兩扇門:一扇鐵門,一扇防盜門。母親說家里有三扇門。兒子問母親,母親只是笑笑。
停電的夏夜,屋里悶熱難熬,打開鐵門,外面似乎有一絲風溜進來。母親說:“干脆把防盜門也打開吧!”兒子問:“那樣安全嗎?”母親說:“不要緊。”果然風大了許多,頓覺涼爽起來。
三人席地而臥,兒子偎著母親,母親靠著父親,竟都睡安穩了。
又是個停電的夏夜,父親出差未歸,屋里依然熱得很,兒子吵著要把門打開,涼快涼快。母親說:“晚上外面有壞人,把門打開不安全。”“那天晚上怎么沒事?”兒子問:“那晚你爸在家,壞人不敢來!”盡管兒子哭著鬧著,母親還是關嚴了那兩扇門。
這一夜,兒子哭了多久,沒人知道;母親手中的蒲扇搖了多久,也沒人知道。
兒子漸漸長大了,上了高中。
一晚,正當兒子寫完作業 ,又停電了。兒子說:“把門敞開吧,興許會有些風,涼快些。”母親說:“這不太安全吧,你爸又不在家。”兒子拍了拍胸:“怕什么,有我呢!”母親看了看兒子,笑了笑。
盡管兒子呼嚕聲很大,但母親還是睡得很熟,因為她知道,家里又多了扇門。
5、富翁的大房檐
從前有位善心的富翁,蓋了一棟大房子,他特別要求營造的師傅,把那四周的房檐,建得加倍的長,使貧苦無家的人,能在下面暫時躲避風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許多窮人聚集檐下,他們甚至擺攤子做起買賣,并生火煮飯。嘈雜的人生與油煙,使富翁不堪其擾;不悅的家人,也常與在檐下的人爭吵。冬天,有個老人在檐下凍死了,大家齊口罵富翁不仁。
夏天,一場颶風,別人的房子都沒事,富翁的房子因為屋檐特別長,居然被掀了頂。村人們都說這是惡有惡報。
重建屋頂時,富翁要求只建小小的房檐,因為他明白!施人余蔭總讓受施者有仰人鼻息的自卑感,結果由自卑成了敵對。
富翁把錢捐給慈善機構,并蓋了一間房子,所能蔭庇的范圍遠比以前的房檐小,但是四面有墻,是棟正式的房子。許多無家可歸的人,都在其中獲得暫時的庇護,并在臨走時問這棟房子是哪位善人捐建的。
沒有幾年,富翁成了最受歡迎的人,即使在他死后,人們還為繼續受恩澤而紀念他。
6、紅繩為記
一個女人,與丈夫十分恩愛。一天,同事們看到她的手腕上系著一條紅繩,問她那是什么,她深情地說:
“我與丈夫兩個人都在腕上系了一條紅繩,作為記號,來生大家可以憑這一條紅繩相認,再做夫妻。”
在坐的幾位女同事聽了,感動地熱淚盈眶。
一年后,這個女人和丈夫決定移民,女人先留在香港,丈夫到加拿大去坐移民監。雖然許多朋友都勸她不要和丈夫分隔兩地。但她想:他們既然約定來生做夫妻,死后都能重逢,那么香港與加拿大的距離又算什么呢?
兩年后,這個女人又與同事一起吃飯,有人表示羨慕他們夫妻情深,女人突然淚如泉涌,伏在臺上痛哭失聲。原來她的丈夫在那邊已與一個帶著兒子一起去坐移民監的女人相戀。
兩個寂寞的人比鄰而居,他看她一個女人,經常替她修理電器,她見他一個男人,經常叫他過來吃飯。在嚴冬里,風雪連天,兩個人相依為命。
女人去加拿大找丈夫,他的腕上依然系著紅繩,但已經不再愛她,他對她說:“我們今生無緣,來生再做夫妻吧。”
女人含淚把手腕上的紅繩剪斷。
男女之間,何必定一個太偉大的盟約?盟約偉大,人卻脆弱。
一個偉大的盟約只會換來更大的創傷。
7、采訪上帝
我在夢中見到了上帝。
上帝問我:“你想采訪我嗎?”
我說:“我很想采訪你,但不知你是否有時間?”
上帝笑道:“我的時間是永恒的。你有什么問題嗎?”
“你感到人類最奇怪的是什么?”
上帝答道:
“他們厭倦童年生活,急于長大,而后又渴望返老還童。”
“他們犧牲自己的健康來換取金錢,而后又犧牲金錢來恢復健康。”
“他們對未來充滿憂慮,但卻忘記了現在;于是,他們既不生活于現在之中,也不生活于未來之中。”
“他們活著的時候好象從不會死去,但是死去以后又好象從未活過……”
上帝握住我的手,我們沉默了片刻。
我問道:“作為長輩,你有什么生活經驗要告訴子女的?”
上帝笑著答道:
“他們應該知道,不可能取悅所有人,他們所能做的只是讓自己被人所愛。”
“他們應該知道,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不是擁有什么東西,而是擁有什么人。”
“他們應該知道,與他人攀比是不好的。”
“他們應該知道,富有的人并不擁有最多,而是需要最少。”
“他們應該知道,要在所愛的人身上造成深度的創傷只要幾秒鐘,但是治療創傷卻要化幾年的時間。”
“他們應該學會寬恕別人。”
“他們應該知道,有些人深深地愛著他們,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
“他們應該知道,金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但卻買不到幸福。”
“他們應該知道,兩個人看同一個事物,會看出不同的東西。”
“他們應該知道,得到別人的寬恕是不夠的,他們也應當寬恕自己。”
“他們應該知道,我始終存在。”
8、母親的牽掛
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離家鄉100公里以外的城市。父親早逝,身為長子,每個月他都雷打不動地回老家看望母親。
返鄉的車票是用質地較厚的彩色膠紙印刷的。每次,母親都對他說:“孩子,你的車票挺好看的,送給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車票送給母親。晚上,他就睡在母親的土抗上。后來,母親就開始隨便地翻他的衣袋,只留下那張車票。
后來,他戀愛、結婚、生子,開始每兩個月回一次家。
再后來,他擔任了單位的領導,更忙了,有時甚至半年才回一次家。尤其是他有了專車,沒必要再坐長途汽車,他開始適應不了長途車的顛簸。母親慢慢地也就不再向他索要車票了。
10年過去了,他已經是市里的一位市長。有一天晚上,他接到老家弟弟的電話,說母親突患腦溢血,生命垂危。
100公里對他來說是短途,一個多小時后,他便見到了母親。這時,他突然發現母親已是白發蒼顏,衰老憔悴。見了一面,天亮時,母親就去世了。
他帶領兄弟姐妹們,披麻戴孝,安葬了母親。
整頓母親的遺物時,他從那只祖傳的樟木箱子里翻出了一本中學課本,那是昔日母親用來塞鞋樣的。他翻開來,啊,書內竟整整齊齊地夾著一疊車票——他當年回鄉看望母親時留下的車票。
他的淚水又一次地涌了出來。他后悔,為什么母親健在的時候不多回幾次家。他還突然想起,這么多年,母親還從未到他的四室兩廳里住過一夜。
回城市時,他只攜帶了那一疊花花綠綠的車票。
他常常把車票的故事講給父母尚在的朋友們,極力使他們意識到父母對子女有一種深深的牽掛。他說:多回家看望幾次老人吧,哪怕只停留片刻。否則,也許你會有深深懊悔的那一刻。
9、鎮靜的女主人
故事發生在印度。有位殖民官員和夫人在家里舉行盛大宴會。筵席設在寬敞的飯廳里,室內是大理石地板,沒有鋪地毯;有明椽和通往走廊的寬大的玻璃門。賓主圍坐一起。來賓中有陸軍軍官、政府官員及他們的夫人。另外還有一位來訪的美國動物學家。席間,有位年輕姑娘和一位陸軍上校展開了熱烈的辯論。姑娘堅持認為,如今的婦女已有進步,不再是見了耗子就嚇得往椅子上跳那時的婦女了。上校則堅持認為她們并沒有什么改變。他說:“女人一旦遇到危急情況,必然的反應就是尖聲叫喊。男人在此情況下可能也會害怕,但他總要多那么點膽量,能夠泰然處之。而這最后的一點膽量卻至關重要。”
那個美國動物學家沒有參加這場辯論,只是依次瞧著其他客人。在他環顧時,看到女主人的臉上出現了一種奇怪的表情,雙目楞楞地直視前方,肌肉微微收縮。她用一個輕微的手勢把站在身后的男仆叫到身邊,向他耳語一番。仆人睜大了雙眼,隨即匆匆離去。在座的賓客除了這位動物學家外,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也沒有看到仆人把一碗牛奶放在緊靠門口的走廊上。
動物學家驀地意識到發生了什么。在印度,牛奶放在碗里只意味著一件事——引誘眼睛王蛇。他意識到房間里一定有條眼睛王蛇。他抬頭看看椽子——最有可能藏蛇的地方,但椽子上什么也沒有。再瞧瞧室內四周,房間的三個角落是空的,第四個角落里站著等待上下一道菜的仆人們。現在,只有一個地方沒有察看到了:餐桌底下。
他的第一個反應是欲向后跳,并向別人發出警告。然而他懂得,這一陣的騷動必然會驚動那條蛇,使它咬人。他快速地講了幾句話,語調極為吸引人,每個人都注意聽著。他說:“現在,我想試試在座諸位的自制力。我數到300,數5分鐘,誰也不許動一下,誰動,罰50盧比。開始!”
二十個人坐那兒紋絲不動,像是二十座石雕像在聽他數。在他數到280時,他眼角瞟見了這條蛇,正游向那碗牛奶。他跳起來,迅速跑過去把通往走廊的門關上。飯廳里隨即響起了一片尖叫聲。
“你說得對呀,上校。”男主人無限感慨地說,“正是一個男人,剛剛給我們做出從容不迫、鎮靜如君的榜樣。”
“請等等,”動物學家說著轉向女主人,“維納太太,您怎么知道房間里有條眼睛王蛇?”
女主人臉上展現出一層淡淡的笑容,回答說:“因為它正從我的腳背上爬過去。”
10、把自己亮在暗處
道爾是一家擁有千名員工的大公司的職員,在這么大的公司中,他一直為自己得不到提拔和重用而懊惱。
一天晚上,他正要到地下室去取儲藏的東西,突然停電了。他去找蠟燭,沒有找到。正當無計可施的時候,他所觸動的一張音樂賀卡響了起來,伴隨著悅耳的聲音,有光亮從紙片間漫溢出來。他打開賀卡,發現光亮并不弱。他想,可不可以帶著它去地下室試一試呢?果然,在黑暗的地下室里,賀卡的光更顯炫目。借助它的光亮,他很容易地找到了要找的東西。
道爾從這件事上獲得了靈感,很快,他就從所在的公司跳槽出來,加盟到一個只有幾十人的小企業,并從市場部職員開始做起。因為他在原來的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加上不俗的實力,不久就被提升為項目部主任。后來,他又從主任的位置升任項目部經理。沒過多久,他又跳槽到了另一家更適合自己的公司,并逐漸做到了經理的位置。
后來,道爾成了一家跨國大公司的董事長。他在傳記中謙遜地說,我僅是一粒微弱的星火,如果我還有高明的地方的話,就是我懂得如何把自己放在一個恰當的位置上,讓微弱的光更耀眼一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