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3課時
第二節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3課時
第二節 河流和湖泊 3課時
本單元復習小結 1課時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一、教學建議
課標要求:舉例說明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結構分析:本節是中國的自然環境這一章的第一節,體現了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中國的地形特征對于中國的氣候、河流以及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世界地理的過程中已經初步掌握了解一個區域的基本方法,區域分析方法對學習中國地理仍然適用,教材的這種順序上的安排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這一節是從地勢特點和地形種類兩個方面來研究中國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三個小標題“地勢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是符合學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認知規律的。地勢呈階梯狀分布實際上是一種比喻,學生從地形剖面圖上可以形象地看出來,地形復雜多樣就需要學生在讀地形圖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概括,而山區面積廣大的結論需要學生閱讀扇形統計圖表,甚至經過計算才能得出。表面上看起來平行的三個特點,在結構上有著遞進的關系。
在這一節的課文和圖像中出現了大量的地形名稱,這些名稱不是都要求學生背下來。本節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地勢、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如何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總結出這些特征,以及引導學生討論這些特征對其他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影響和人類如何去適應、利用、改造這樣的地理環境。
內容分析
1.教材用中國地形圖斑斕的顏色引入新課,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非常形象、直觀。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顏色的深淺不同可以大致判斷出這個地區的地勢走向。
2. 圖2.1和圖2.2是關系十分緊密的兩幅圖像,對這兩幅圖的閱讀和分析是學生理解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的關鍵。圖2.1加注了海拔高度的網格線和經度線,可以從圖中方便地讀出各個地形區的海拔高度,并與分層設色地形圖進行比照。圖2.2是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示意圖,與分層設色地形圖不同,它的顏色不代表準確的高度。這幅圖主要是便于學生分清階梯的界線,而階梯的內部特征和平均海拔等,要通過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剖面圖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