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自然環境
教學建議
在這一節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應注意,不要過分注重學生對具體地形名稱的記憶,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學生學會使用地形圖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和總結;另一重點在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不同影響,以及人類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環境。
二、課時教案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本課題用3課時完成。
[教學目標]
1.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征,記住位于階梯分界線的山脈名稱。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能力。組織學生討論地勢特征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學生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圖上熟悉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理解山脈在我國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過讀地形圖總結我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分析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觀念。
3.通過閱讀統計圖表,總結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地形特征。討論山區開發、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條件,了解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以及這些災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本地理觀念。
[教學重點]重點:我國的主要地形、地勢特點及其對人們生活所產生的影響
難點:運用地圖分析分辨各種地形.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圖片、視頻創設意境:播放我國各地形區的視頻短片,先讓學生對地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也通過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設問引入:根據這節課所要學習的有關地勢和地形的知識,向學生提問: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脈、盆地、丘陵的名稱?這樣的引入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景,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活動實施】------【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帶領學生讀分層設色中國地形圖(地圖冊10-11頁),明確不同顏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據顏色的分布總結出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 。
2.進一步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顏色深淺,看一看中國地勢與下列圖示哪一個相吻合?( b圖有可能特點:呈階梯狀分布)。回憶有關地形剖面圖的知識,讀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證實剛才的推測。
3.讓學生完成第23頁“活動”的第1小題,第一步:讀圖2.2找出三級階梯的界線,同時提出問題:三級階梯的高度分別是多少?每級階梯分別以什么地形為主?第二步:展示一些景觀圖片,讓學生對三級階梯內部的地形區有一個形象的認識。(注意:這里不必過早地出現大量的地形名稱,掌握地形種類就可以了)。第三步:在2.3圖中標出三級階梯的界線的名稱.
4.評價我國的地勢特點:組織學生討論完成第23頁活動的第2題到第4題。(具體做法是:將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討論一個專題,小組內有具體分工并由專人記錄,然后派一個代表發言,闡述自己小組的觀點。最后教師應作適當的補充和總結。)這幾個問題的答案要點歸納如下。
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深入,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沛的降水。(提示:從同緯度的沿海與內地濕潤程度的差異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