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甲午中日戰爭
2、《馬關條約》:指出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
(1)、了解談判的代表、時間與地點。
條款 內容 影響 結果
割地 中國國土進一步淪喪,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賠款 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的財政經濟
通商 使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開廠 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指出:《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機。
3、瓜分中國的狂潮:
本目為小字部分,簡單介紹“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形勢圖”。
(1)、向學生指出列強瓜分中國的背景: 了解:《時局圖》中的熊、狼、蛙、鷹、虎、太陽各表示著哪個國家?展示了當時的什么現實狀況?它有什么含義?
(2)、思考:列強瓜分中國會帶來什么影響?
三、課堂小結:1894年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甲午中日戰爭,戰爭中涌現出許多民族英雄如鄧世昌,但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最終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中國的主權再一次遭到踐踏,也刺激了列強的侵略野心,出現了瓜分中國狂潮,使中國民族的危機大大加深了。
四、布置作業:預習第4課
五、鞏固練習:
(1)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沒的艦隊是
a、福建水師 b、北洋水師 c、南洋水師 d、東洋水師
(2)1895年被迫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的清議和大臣是
a、左宗棠b、李鴻章c、奕䜣d、曾紀澤
(3)某電視臺要拍攝歷史劇《北洋水師》,編寫劇本時應該首先閱讀下列( )的傳記。 a、 林則徐 b、康有為 c 、鄧世昌 d、孫中山
(4)下列四條約中,規定賠款白銀二億兩給一國的是( )
a 、《南京條約》 b、《 瑗琿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5)、19世紀80—90年代簽訂的中外不等條約與19世紀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區別是( )
a、割取領土的面積大 b、索取賠款數額很大
c、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越來越少 d、獲取在華投放資本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