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的變化
(結合教材,學生基本能答出)
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同時,還廢止了跪拜、作揖、請安、拱手等清代的通行禮節,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在稱呼上也取消了“大人”“老爺”之稱,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稱呼。
通過這種禮儀和稱謂的變化,我們體會到了由等級差異到人格平等的變化,理解了廢除陋習的必要。然而,傳統的習慣勢力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改變,現在我們的身邊也存在一些陋習,同學們應該為克服陋習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同學們經過自身的表演、閱讀、領悟,都深有體會。
自我測評:
類別 內容 意義
交通工具的革新
通訊工具的革新
影像手段的出現
大眾傳媒的傳播
社會習俗的變化
通過測評,師生互相反饋信息,了解教學效果。
同學之間可以就表格內容的填寫情況互相評價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近代社會生活方面的一些變化,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談談今天的學習收獲?
說的好!近代科技的發展,社會生活的變化和我們今天相比較真是“小巫見大巫”了!還有誰想談談你學習本課后的體會?
(針對生4的提問)
這個問題問的好!大家可以結合課后的“活動與探究”來好好討論一下。(視時間長短合理引導)
教師小結:隨著中國閉關自守大門的打破和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闖入,近代文明也傳入中國。輪船、火車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電報、電話等通訊工具的引進,照相、看電影、看報紙等娛樂方式、精神消費的傳入,猛烈的沖擊著中國古老的傳統,悄然改變著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推動著中國社會近代化的緩慢前進。中國社會生活的這些變化順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生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知道了中國最早的鐵路都是鴉片戰爭后外國人修建的;最早投入運營的鐵路是凇滬鐵路;中國人自行設計修建的鐵路是京張鐵路,他的設計者和主持修建者是詹天佑。
生2:通過今天的學習我了解到19世紀70年代以后,中國是通過外國人傳入電報、電話的。今天,我們不僅有了移動電話這樣便捷的通訊工具,還可以通過電腦上網的方式聊天,改變了過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狀況。
生3: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才知道原來我最愛看的電影也是從國外傳入的。現在我家里都用數碼照相機了,還有數碼攝像機拍下我們快樂的時光,可以看自己的表演。現代科技發展的真快啊!
生4:老師,我國古代有領先世界的四大發明,那么為什么近代以后,許多發明都是從西方傳進來的?
“活動與探究”討論略 通過學生談談本課的收獲,并結合課后“活動與探究”進行小結,進一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對本課是否有全局的掌握;同時,在討論中訓練學生的思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激發他們的進取心。
同學們可以對今天的學習情況進行自評,同學之間也可以就談話內容進行互相評價,看看誰說的最好。
教師及時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并給以激勵性評價。視時間狀況決定學生參與的多少。
五、作業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