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第二章 動物的行為和運動
第三節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目的要求 | 1、 能說出本節的知識要求。 2、 動物群體中的信息交流的意義。 3、 通過對“螞蟻的通訊”的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 4、 通過在探究活動中的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相互交流,資源共享的能力。 5、 培養學生能夠以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命世界。 | ||||||
重點 難點 | 重點: 1、 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 2、 探究活動的設計。 難點: 1、 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明確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 2、 探究活動的設計。 | ||||||
教學方法 | 提問法、談話法、舉例法 | 教具 | 介紹螞蟻的片斷 | ||||
參考書 | 《動物學》、《教師教學用書》 | ||||||
板書 | |||||||
實驗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一、螞蟻的通訊 1、 通訊的含義 2、 探究活動: 螞蟻的通訊: 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是依靠氣味,即利用了嗅覺,嗅覺感受器分布在觸角上,此外,螞蟻也會利用觸角的觸覺功能相互溝通。 三、生物之間信息交流的意義 | |||||||
教學過程 | |||||||
教學內容 | 學生活動 | 教師活動 | 時間 | ||||
一、蟻的通訊
| 有通過聲音、氣味、動作等方式進行信息交流
| 導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動物信息交流,提到動物之間的交流有什么方式? 那螞蟻又是用什么方式進行交流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這節課螞蟻的通訊。 | 3分鐘 | ||||
1、 通訊的含義
2、探究活動:
螞蟻的通訊: 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是依靠氣味,即利用了嗅覺,嗅覺感受器分布在觸角 上,此外,螞蟻也會利用觸角的觸覺功能相互溝通。 | 回憶通訊的概念
帶問題看片
回答螞蟻的通訊方式有:通過氣味和觸角的碰撞。
以八個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發表意見
觀看影片
回答: 1)蟻群會到處亂走 2)螞蟻會兩個分叉都走。
做筆記
請一個同學上講臺聞紙片的氣味,找出相同 氣味的兩片紙 片。 | 復習通訊的概念
提問:螞蟻的通訊方式如何? 播放:有關螞蟻的通訊影片片斷
投影:螞蟻的通訊是依靠氣味或觸角碰撞! 組織同學用實驗方法證實這個觀點是正確的。討論時間為五分鐘。
評講各組的方法(進行適當的表揚) 提出同學課后可以去自己嘗試。
播放:有關螞蟻通訊的實驗。 同時讓同學對比出自己的實驗與其對比那個簡單。另外,講述這實驗在中學做的不可行性,鼓勵同學學習更多的生物知識。 根據剛才的片段提問: 1) 如果我們把螞蟻留下的信息素,抹去某一斷,蟻群會出現什么現象? 2) 如果我們用信息素在原來的路徑在劃出分差的兩條,那么螞蟻是否只沿原先的路徑走呢?
總結得出結論:螞蟻的通訊方式是 依靠氣味,即利用了嗅覺,嗅覺感受器分布在觸角上。此外,螞蟻也會利用觸角的觸角功能相互溝通。
鞏固知識,做個小小的實驗。 從試驗得出:雖然兩片小紙片上看起來沒什么差別,但實際上,就可 以留有不同的氣味。就像螞蟻經過 的路徑可以留下不同的氣味進行通 訊。 | 30分鐘 | ||||
三、生物之間信息交流的意義 | 帶這兩個問題觀看影片
回答問題: 1)舉出除了影片里的例子。 2)根據老師的提示回答 | 投影題目: 1) 其他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是如何通訊?舉一兩個例子。 2) 通訊在社會行為中有什么意義? 讓同學帶著上面的問題看片斷,并播放有關海南坡鹿和蝶蛾類通訊的影片片斷。 投影答案: 1)海南坡鹿是依靠聲音傳遞信息;蝶蛾類昆蟲的雌蟲,體表腺體能分泌吸引雄蟲的物質——性外激素。 2) 沒有通訊動物的個體間就無法取得聯系。對群體生活的動物來說,孤立的個體取食和御敵都很困難,不同性別交配繁殖也將受到影響。 | 6分鐘 | ||||
四、人類的信息交流與動物有的不同 |
討論并得出答案。
做筆記 | 提問: 你說出人類的信息交流與動物有什么不同? 投影答案: 人類能用語言文字通訊,是后天學習的,屬學習行為,是人類特有的。 動物只能用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通訊,沒有語言文字,而且其通訊方式是生來就有的,屬先天性行為。但是除了猩猩之外。 | 4分鐘 | ||||
實驗手冊的有關螞蟻通訊的部分 | 做好記錄 | 布置作業 | 2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