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課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學目標:
⒈知識識記
⑴了解長安城的布局,知道長安既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開放性的國際大都會。
⑵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認識我國的經濟、文化在唐代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唐朝政府采取鼓勵對外交往的政策,這些都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⒉能力培養:
⑴通過圖片等直觀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
⑵通過學生的講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⒊情感教育與價值觀
⑴通過對玄奘、鑒真等不畏艱險,出國遠行,學習交流的事跡介紹,啟發學生不怕困難險阻、勇于開拓以及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
⑵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唐代的強盛及其在國際上的地位,從而增強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認同情感。
⑶玄奘、鑒真等人熱心于文化交流,成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節,其業績值得后人景仰。
重點、難點突破措施:
⒈利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再現歷史情境,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獲得感性認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⒉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充分閱讀教材,提高自學能力、概括能力。
⒊組織學生討論,發表對歷史人物、事件的看法,明確文學作品和歷史現實之間是有區別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播放動畫片《西游記》的主題歌《一個師傅仨徒弟》。提問:歌中的“唐三藏”指誰?“西天取經上大路”中的“西天”指
哪里?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西游記》是以玄奘西行天竺求學問取真經為背景而虛構的一部小說,故事中的唐僧原型就是歷史上的玄奘,《西游記》中有關唐僧的描繪與玄奘一樣嗎?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第五課《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就會給你答案。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展示學習目標)
二、學生認定目標
⒈了解長安城的布局,知道長安既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開放性的國際大都會。
⒉了解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遣唐使等史實,認識我國的經濟、文化在唐代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唐政府采取鼓勵對外交往的政策,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⒊對圖片等內容進行觀察、想象,用語言敘述,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⒋學習玄奘、鑒真等不畏艱險、勇于開拓以及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并在今后的學習中發揚光大。
⒌明確唐文化遠播東西方各國,對許多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
三、導學達標:
(一)唐都長安
唐朝的都城在哪里?今天的哪個城市?講明長安城和西安城的規模的不同。(今西安城在唐都長安城的北部居中)。播放《長安概況》,投影《長安城平面圖》。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唐都長安一部分的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⑴長安城由哪幾部分組成?城市規劃布局有什么特點?
⑵在圖上指出商店和作坊的集中地。
⑶長安城人口有多少?外來的居民有哪些?舉例說明“胡風”盛行。
總結:通過學習說說長安城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市?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
⑴規模宏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
⑵城市布局①有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組成②全城南北中軸線(朱雀大街)兩側東西對稱。③棋盤似的街道寬敞筆直。
⑶人口眾多,商業繁榮。
⑷是一座開放性的國際大都會。
同時需要指出:唐都長安是個限制很多的城市,與現代的城市不同,與后來的宋、元、明、清的城市也不同。可讓學生說說有哪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