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投影日本《平城京》平面圖,說說它的布局。為什么?)與長安一樣,也有朱雀大街,東、西市等,模仿唐代長安規劃營造。
說明當時長安城的設計在國內外影響很大。
請你課后畫出咱們諸城的城市平面圖,并與長安城平面圖做比較,感受唐都長安的宏偉規模。
(二)玄奘西行
盛唐時,中國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與外國的經濟和文化往來十分頻繁。與唐朝建立經濟文化聯系的國家很多,主要有:新羅、日本、天竺、中亞諸國、波斯、大食。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天竺:即指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請同學們看書玄奘西行這部分內容考慮以下問題:
⒈玄奘為什么西行?結合“玄奘西行”圖,說說西行的經過(請同學講一個有關玄奘取經的小故事)。
(感到佛教經義眾說紛紜,難得定論,決心往西方天竺——佛教的發源地求取真經。)
⒉玄奘的重大貢獻有哪些?
(攜帶657部佛學經典返回長安,后居長安慈恩司專心譯經、講學。又將其所見所聞寫成《大唐西域記》一書。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
⒊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學習?
(為求學問取真經,不畏艱險,勇于開拓,好學不倦等等)
⒋討論:《西游記》中有關唐僧的描繪與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什么
不同?
(《西游記》中唐僧取經所經歷的種種磨難與玄奘西行所遭遇的艱險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不同的是,小說中唐僧取經的路上還收留了三個神通廣大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并有白龍馬相伴,遇到困難又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險為夷。而歷史上玄奘西行天竺是獨自一人騎著一匹瘦馬走出玉門關,哪熱風如火、寒風如刀的茫茫沙漠幾乎使他喪生。另外,玄奘西行往返所親歷的110國與傳聞的28國的情況都記錄在《大唐西域記》一書中,這部書內容豐富生動,準確可靠,和《西游記》中唐僧取經的經歷相比毫不遜色。由此可見,文學作品與歷史現實之間是有差別的。)
(三)中日交流
⒈鑒真東渡
玄奘西行為取佛經,唐朝時還有一名高僧是東渡日本傳播佛學,他就是著名的鑒真和尚。(投影《鑒真坐像》這時供奉在日本唐招提寺內的鑒真坐像。)讓學生看書鑒真東渡一部分內容,結合鑒真東渡圖,⑴說說鑒真東渡的經過,他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你學習?⑵鑒真為什么被稱為“天平之甍”?
(受日本僧人禮請,東渡傳律,前后五次率眾渡海均告失敗。后雙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東渡終于成功。
不畏艱難,持之以恒,終成大業的志向。
鑒真在日本除了傳布佛教外,還將盛唐的醫藥知識、建筑藝術、書法繪畫等介紹到日本,被日本人民譽為“天平之甍”。)
想一想:鑒真與玄奘的共同之處是什么?
(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都對唐與鄰邦的友誼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都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歷盡艱辛,都有一種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⒉遣唐使
唐朝時來中國的日本人很多很多,日本先后10多次派赴唐使者來到中國學習交流,這批人叫遣唐使。有關這部分內容請大家看課本27—28頁最后三個自然段。回答:唐文化對日本產生了哪
些影響?
(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響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裝、習俗等都頗有唐代遺風。可見唐文化全方位的影響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