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精選6篇)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篇1
學 科
歷史
課 題
第7課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課 型
新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
能力 學生能敘述古代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商路──絲綢之路,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和傳播,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的經歷,《馬可·波羅行紀》及其影響等知識。
過程
方法 通過對教材中插圖和地圖的觀察,形成識讀圖表的能力。通過對“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等問題的探討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
態度 通過學習,認同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共處和友好往來是相互關系的主流,形成開放意識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意識。通過學習阿拉伯數字的由來與發展,通過對外國商人、使者頻繁往來元朝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的經歷。
教學難點
世界各地區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 學 內 容 及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導入新課: 多媒體動畫展示:0~9這十個數字,提問“你知道這十個數字是誰發明的嗎?” 一、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1、 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多媒體投影圖片《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提問:連接歐亞的商路主要有幾條?通過這些商路,東西方各國有哪些物產和文化的交流? 和中國往來最多的是什么人? 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 2、 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與傳播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沒有阿拉伯數字,你會用什么方法表示1-10這十個數字? 阿拉伯數字是由什么人發明創造的?為什么稱之為“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的發明有何作用? 阿拉伯人注意把學習和創新結合起來,他們不僅傳承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注意吸收別的文化,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新的阿拉伯文化。我們來看阿拉伯世界精神領袖穆罕默德的一句話。 投影顯示: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 引導學生閱讀,了解他們在數學醫學方面的成就 過渡:在東西方文化的傳播中,阿拉伯人起了一個溝通和紐帶的作用,但是西方人也有直接來到東方,來了解東方的文明與神秘,其中著名的有馬可·波羅。自由回答。 結合課文和地圖,找出東西方的三條主要商路。 討論回答。 自由回答。 閱讀回答。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識讀圖表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會阿拉伯數字的簡單快捷。 充分認識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教 學 內 容 及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二、 元朝宮廷中的意大利人 1、 馬可·波羅來中國的原因 教師引導:馬可·波羅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并在中國生活了17年,是什么吸引他來的呢? 教師總結:元朝國力強盛,便利的交通,開放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向往者。 投影顯示:《馬可·波羅人物圖片》及《馬可·波羅一行離開威尼斯》 教師指導學生看教材中有關馬可·波羅來中國的過程及在中國生活工作的經歷。提問:馬可·波羅一行來中國歷經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你有何感想? 2、《馬可·波羅行紀.》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1971年意大利駐聯合國代表芬奇在歡迎我國參加馬可·波羅東游700周年紀念活動代表團時說,它(指《馬可·波羅行紀》)“向世界展現了迷人的中國文明” 討論:《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東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響? 討論: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有哪些重要的歷史意義呢? 你打算怎樣做一個國際交流的使者,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 本課小結:悠悠駝鈴,漫漫古道,曾經往來過多少的使者,他們帶著夢想,帶著希望,為東西方的交流架起座座友誼的橋梁,阿拉伯人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阿拉伯數字、阿拉伯天文學一一傳入中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中國居住了17年,他的《馬可·波羅行紀》為新航路的開辟奏響了前音。相信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定能做到。 作業布置: 參照課后練一練及活動與探究。 自由回答。 自由回答。 討論回答。 回答:和平交往促進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聯系和友誼;傳播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促進了各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息息相關的整體。 自由回答。通過對外國商人、使者頻繁往來元朝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認識馬可·波羅是東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 培養學生不畏困難和挫折、頑強建議的品格。 突破難點。
教 學 內 容 及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反
思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篇2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阿拉伯數字的發展和傳播;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經歷;《馬可·波羅行紀》及其影響
掌 握
古代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商路;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觀察分析
講解課本中的插圖和地圖,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圖表的基本技能;。
議論解疑綜合歸納
數字的發明有什么作用?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有什么歷史意義?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唯物史觀
世界各民族各地區之間雖然會發生沖突與戰爭,但和平共處和友好往來是相互關系的主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通過介紹阿拉伯數字的由來與發展,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源于生活,同時充分認識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態度;
人文素養
通過對外國商人、使者頻繁往來元朝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開放意識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經歷
教學難點 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課件下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閱讀第41頁“導入框”、42頁《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和45頁“自由閱讀卡”,溫故知新:
《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與“絲綢之路”是一脈相承的。請從這幅地圖提取有效信息,說出:“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區?最遠到達哪里?(“絲綢之路”有兩條,一條在陸地上,另一條在海上。陸地上是由中國出發,向西經過中亞、西亞,到達北非和歐洲;海上則是從中國出發經過西太平洋、印度洋到達地中海一帶。)
演示課件,引導學生對照42頁《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圖,動手圈點和標注:
陸地商路的主要路線:大都→敦煌→喀什→君士坦丁堡→威尼斯→羅馬
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線:大都→杭州→廣州→摩鹿加群島→卡利庫特→巴格達→麥加→安條克→威尼斯→熱那亞
這些歐亞主要商路的歷史作用:在古代,一條條陸地和海洋商路把歐、亞、非三大洲連接起來;一些商人往來其間,交流物產,傳播文化,成為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使者,促進了這些地區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位于東西方之間的阿拉伯,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阿拉伯人足跡遍布亞、歐、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還在鉆研的基礎上加以發展,保存并傳播了許多珍貴的古代文化,成為東西方之間文化交流的使者。本課主要敘述了阿拉伯人發展和傳播阿拉伯數字,以及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所做的貢獻。(安排學生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教師講述:早期人類記載數量的方法是結繩、刻木。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頭上刻10刀。數量少的時候還好記,數量多了以后就很麻煩了。為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古代印度人發明了0~9十個數字和十進位計數法,后來阿拉伯人學會0~9的計數方法并對其加以改造。
演示課件,引導學生對照41頁《阿拉伯數字》圖,思考回答:
數字的發明與運用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何重大作用?(阿拉伯數字本身筆畫簡單,寫起來方便,看起來清楚,特別是用來筆算時,演算很便利。主要是因為定位計數法使得同一個數字符號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數值。如果某一位沒有數字,則在該位上寫上“0”。“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于完善,為人們研究自然科學提供了重要手段,不斷促進人類社會向前發展,意義深遠。)
根據42頁“動腦筋”:想一想,如果沒有阿拉伯數字,你會用什么方法來表示1~10這十個數字。(可以從古代中國人結繩刻木記數、計算重量的十六進位制等方面舉例。還可以舉例:中國人用漢字“一、二、三……十”來表示1~10,英國人用“one two three ……ten”表示1~10等。)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边@反映了阿拉伯人什么樣的優秀品德?(虛心學習比自己先進的文化)
根據課本41-42頁內容歸納:為什么說阿拉伯商人 “在不同文明之間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他們的足跡遍布亞、歐、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還在鉆研的基礎上加以發展,保存并傳播了許多珍貴的古代文化。例如,他們翻譯保存了許多希臘制作,把古代印度、中國文化成就介紹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學成就和伊斯蘭教傳播到東方,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
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發展所作的貢獻,給了你哪些啟示:(科學和知識源于生活,人們必須在實踐中主動學習、堅持探究、敢于創新,才有可能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己。)
元朝宮廷中的意大利人
引導學生回憶中國古代史內容,分析元朝時期外國商人、使者頻繁來往元朝的原因。(元代國家統一,幅員遼闊,社會經濟空前繁榮,農業和手工業高度發展,使西方人產生了對中國和東方的向往與神秘感;元朝時期,中國對外的海陸交通都十分發達,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元朝統治者采取了開放的政策,更促進了中外交往的發展。)
馬可·波羅一行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難來中國的事跡給了你什么啟示?(我們必須從小養成頑強堅毅的品格,不畏困難和挫折,才能加大學業和事業成功的幾率。)
“《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東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響?(組織學生討論之后教師總結:1971年意大利駐聯合國代表芬奇在歡迎我國參加馬可·波羅東游700周年紀念活動代表團時說過,這本書“向西方世界展現了迷人的中國文明”,還向西方介紹了當時中亞、西亞、東南亞、南亞、非洲東部各國的情況;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友好往來。)
有人認為馬可·波羅根本沒有來過中國,《馬可·波羅行紀》是偽造成的。對此,你怎么看?(關于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中外史學界一直有兩種不同的看法。20世紀90年代初,英國學者弗蘭西絲·伍德博士又一次提出,馬可·波羅并未到過中國。但我國史學界的大多數學者根據許多史料的記載,認為馬可·波羅曾到過中國。不過《馬可·波羅行紀》中的文字記載,確實也有夸張的成分。例如,書中說日本“君主有一大宮……宮廷房屋地鋪金磚,以代石板”就言過其實了,反而證明馬可·波羅并未到過日本。他對日本的了解,充其量只是耳聞,并非目睹。)
如時間許可,練習鞏固
結合課本43頁“文獻資料”,完成第44頁“練一練”:以下哪一項不屬于馬可·波羅經歷過的事情 ( c )
a.17歲從威尼斯出發前往中國 b.在中國生活了17年
c.出使日本 d.與熱那亞人作戰
組織學生“活動與探究”:根據課文中提到的地點,在下頁地圖中繪出馬可·波羅前往中國和回國的大致路線。(引導學生根據《世界歷史地圖冊》第14頁《阿拉伯數字的傳播和西方字母的淵源與發展》圖進行繪制。學生繪制完后,教師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幫助學生檢查和核對繪制效果。)
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歷史意義?你打算如何做國際交流的使者?(和平交往促進了世界各地區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間的聯系與友誼;傳播了先進的文化與生產力,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息息相關的整體。青年學生能夠擁護對外開放的政策,認同各國各民族歷史與文化成就,就有可能成為具有開放意識、國際意識、交流協作意識的國際交流的使者。)
完成《世界歷史填充圖冊•九年級上》第9頁各題
根據《新學案》30-32頁,掌握本課[知識網絡],完成[自我測評]。
提醒學生預習第8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篇3
第7課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馬可﹒波羅東來和《馬可﹒波羅行紀》 造紙術、火藥、印刷術和指南針的傳播 阿拉伯數字
能力目標 列表歸納中國四大發明對外傳播的簡況,鍛煉整理材料、梳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理解世界各民族各地區創造的文明成就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他們之間的和平交往有助于各地文明的兼容并蓄、借鑒互惠和共同進步。
學習重難點
重點 馬可﹒波羅東來 中國四大發明和阿拉伯數字傳播的意義
難點 本課有關文化交流的內容雜、頭緒多,不易掌握。
教材分析 東西方之間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發生,通過商人、使節、游歷者、文人學者的來往,各地的文明發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傳播與交流。本課的馬可﹒波羅東來屬于這種情況。中國四大發明的外傳、阿拉伯數字傳播有的是通過和平交往的方式,也有的通過戰爭,如火藥外傳。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 小組討論 合作探究
學習過程
一、 馬可﹒波羅的東來
閱讀課本50---52頁,自主學習下列知識:
1、時間: 晚期, 旅行家馬可﹒波羅抵達中國。
2、成就:他的經歷和見聞留在了膾炙人口的 中,被譽為“ ”
3、影響:促進 ,開闊 , 對后來 。
合作交流 識圖:認識馬可﹒波羅,讀馬可﹒波羅歐亞旅行路線圖,思考:
1、 用現代地名敘述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經過哪些國家?基本上沿著歐亞之間哪條商路來到中國?
2、 請你想象馬可﹒波羅可能遇到哪些困難?我們應學習他什么精神?
二、 中國四大發明的外傳
閱讀課本52----54頁,自主學習下列知識:
1、造紙術:造紙術的外傳首先傳到亞洲東部 、 、 ;后經新疆或西藏
一帶傳到 ;751年 之戰后,造紙術才正式開始西傳,傳到 、 、 。
2、火藥:中國火藥和火器技術向外傳播始于 , 西征過程中,將他們掌握的火藥、火器知識和制作技術傳到 、 、 。
3、指南針:大約 后期,經 之手傳往歐洲。
4、印刷術:中國的雕版和活字印刷術大概從10世紀末起,相繼傳入鄰國 、 、
。后來經中東地區輾轉傳至 。
合作探究 1、完成四大發明向外傳播表格:
時間 傳入地區 傳播途徑
造紙術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2、中國四大發明向外傳播有什么意義?(溫馨提示:促進了各地區科技、文化交流,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經濟文化的發展。)
三、阿拉伯數字
閱讀課本55頁,自主學習下列知識:
1、發明:最早由 人發明。
2、改進與傳播:經過中古 人的吸收與改進創制而成。后通過北非地中海沿岸傳入 和 各地。取代了原先書寫不變的 數字,并逐漸流行于世界各地。
3、阿拉伯數字的傳播由什么意義?
合作探究 參照16世紀以前的記數符號圖, 比較阿拉伯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體會阿拉伯數字的優點。(在小組內交流)
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畫出知識樹,在小組內交流。
當堂檢測
1、 馬可﹒波羅對東西方交流做出的主要貢獻是
a發現了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b 把西方文化傳播到東方
c 讓西方了解了東方 d把中國文化傳入歐洲
2、 中國造紙術正式西傳是在
a公元7世紀以前 b 東漢時期 c 751年怛邏斯之戰后 d北宋初年
3、 中國火藥和火器技術向外傳播始于
a唐朝 b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4、 最早發明阿拉伯數字的是
a古阿拉伯人 b 古印度人 c 古中國人 d古埃及人
5、 在世界文明的交響樂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始終是歷史的主旋律。見證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作品是
a《馬可﹒波羅行紀》 b 《蒙娜麗莎》 c《一千零一夜》 d《夢溪筆談》
6、 中國發明的造紙術對外傳播的先后順序是
a東南亞---東亞 ---西亞 b 東亞---南亞---西亞
c 南亞---東亞---西亞 d東亞---西亞---南亞
7、人類歷史上各民族和國家經歷了從相互孤立、隔絕到彼此交流融合的過程。試述在中世紀時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途徑,并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相關知識連接
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
16世紀末西學東漸,歐洲初等數學開始傳入中國。但仍采用一、二、三、四••••••的數目漢字,而未使用阿拉伯數字。
1885年,美國傳入狄考文(1836----1908)與山東平度人鄒立文共同編譯數學教科書《形學備旨》,1891年又完成《代數備旨》,1892年完成《筆算數學》。1893年,蘇州博習學院的教士潘慎文與紹興人謝洪賣合譯《代形合參》,翌年完成《八線備旨》。這些教科書開始明確地在算式里采用了阿拉伯數字,加、減號也改用了現在的+、﹣,分數采用分子在上、分母在下的計數法,比李善蘭的書有了改進。清末改良主義政論家王韜在他的《西學原始考》
中,也介紹了阿拉伯數字通行于西方的情況。1898年后,中國各地紛紛開辦新法學堂,西方數學知識和阿拉伯數字便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流傳。
由此可見,阿拉伯數字在中國的真正傳播和普及,應該定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篇4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以下基礎知識:古代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數字的發展和傳播;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經歷;《馬可•波羅行紀》及其影響;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2.能力培養:通過講解課本中的插圖和地圖,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圖表的基本技能;通過對“數字發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等問題的探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區之間雖然會發生沖突與戰爭,但和平共處和友好往來是相互關系的主流,以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意識,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通過介紹阿拉伯數字的由來與發展,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態度;同時充分認識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對外國商人、使者頻繁往來元朝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阿拉伯數字的由來、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經歷。
教學難點: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三、【講授新課】
【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元朝時,有一個外國人在中國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書還曾經風靡歐洲。這個人是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于他的事情。
一、阿拉伯數字
掛《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圖,說明在古代,一條條陸地和海洋商路把歐、亞、非三大洲連接起來;一些商人往來其間,交流物產,傳播文化,成為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使者,促進了這些地區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引導學生弄清陸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線、沿途的自然條件、重要地點。講述早期人類結繩、刻木記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發明0~9十個數字的故事,讓學生懂得文字、數字的發明來源于生活,科學技術的發明同樣來源于生活。
阿拉伯人把中國古代的發明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搭起了文化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阿拉伯人學會0~9的計數方法并對其加以改造,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把“0~9”這十個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的原因。
組織學生討論:數字的發明與運用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何重大作用?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理解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二、元朝宮廷中的意大利人
讓學生閱讀本目課文內容,了解馬可•波羅來元朝的前后、經過及其在元朝的生活工作經歷,認識馬可•波羅不僅把意大利的文化帶到了中國,而且還向西方傳播了中國和東方的文明與文化,是東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貞浿袊糯穬热,分析元朝時期外國商人、使者頻繁來往元朝的原因(元代國家統一,幅員遼闊,社會經濟空前繁榮,農業和手工業高度發展,使西方人產生了對中國和東方的向往與神秘感;元朝時期,中國對外的海陸交通都十分發達,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元朝統治者采取了開放的政策,更促進了中外交往的發展)。
講述馬可•波羅一行來中國途中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難的故事。組織學生討論“《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東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響”,之后教師總結:它“向西方世界展現了迷人的中國文明”(1971年意大利駐聯合國代表芬奇在歡迎我國參加馬可•波羅東游700周年紀念活動代表團時所說),向西方介紹了當時中亞、西亞、東南亞、南亞、非洲東部各國的情況;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友好往來。
提問:有人認為馬可•波羅根本沒有來過中國,《馬可•波羅行紀》是偽造成的。對此,你怎么看?組織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組織學生討論:“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歷史意義?你打算如何做國際交流的使者?”之后,教師概括總結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促進了世界各地區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間的聯系與友誼;傳播了先進的文化與生產力,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息息相關的整體)。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篇5
第7課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以下基礎知識:古代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數字的發展和傳播;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經歷;《馬可·波羅行紀》及其影響;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2.能力培養:通過講解課本中的插圖和地圖,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圖表的基本技能;通過對“數字發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等問題的探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區之間雖然會發生沖突與戰爭,但和平共處和友好往來是相互關系的主流,以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意識,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通過介紹阿拉伯數字的由來與發展,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態度;同時充分認識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對外國商人、使者頻繁往來元朝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阿拉伯數字的由來、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經歷。
教學難點: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三、【講授新課】
【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元朝時,有一個外國人在中國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書還曾經風靡歐洲。這個人是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于他的事情。
一、阿拉伯數字
掛《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圖,說明在古代,一條條陸地和海洋商路把歐、亞、非三大洲連接起來;一些商人往來其間,交流物產,傳播文化,成為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使者,促進了這些地區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引導學生弄清陸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線、沿途的自然條件、重要地點。講述早期人類結繩、刻木記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發明0~9十個數字的故事,讓學生懂得文字、數字的發明來源于生活,科學技術的發明同樣來源于生活。
阿拉伯人把中國古代的發明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搭起了文化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阿拉伯人學會0~9的計數方法并對其加以改造,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把“0~9”這十個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的原因。
組織學生討論:數字的發明與運用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何重大作用?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理解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二、元朝宮廷中的意大利人
讓學生閱讀本目課文內容,了解馬可·波羅來元朝的前后、經過及其在元朝的生活工作經歷,認識馬可·波羅不僅把意大利的文化帶到了中國,而且還向西方傳播了中國和東方的文明與文化,是東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貞浿袊糯穬热荩治鲈瘯r期外國商人、使者頻繁來往元朝的原因(元代國家統一,幅員遼闊,社會經濟空前繁榮,農業和手工業高度發展,使西方人產生了對中國和東方的向往與神秘感;元朝時期,中國對外的海陸交通都十分發達,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元朝統治者采取了開放的政策,更促進了中外交往的發展)。
講述馬可·波羅一行來中國途中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難的故事。組織學生討論“《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東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響”,之后教師總結:它“向西方世界展現了迷人的中國文明”(1971年意大利駐聯合國代表芬奇在歡迎我國參加馬可·波羅東游700周年紀念活動代表團時所說),向西方介紹了當時中亞、西亞、東南亞、南亞、非洲東部各國的情況;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友好往來。
提問:有人認為馬可·波羅根本沒有來過中國,《馬可·波羅行紀》是偽造成的。對此,你怎么看?組織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組織學生討論:“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歷史意義?你打算如何做國際交流的使者?”之后,教師概括總結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促進了世界各地區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間的聯系與友誼;傳播了先進的文化與生產力,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息息相關的整體)。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篇6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敘述古代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商路──絲綢之路,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和傳播,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的經歷,《馬可·波羅行紀》及其影響等知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教材中插圖和地圖的觀察,形成識讀圖表的能力。
通過對“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等問題的探討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認同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共處和友好往來是相互關系的主流,形成開放意識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意識。通過學習阿拉伯數字的由來與發展充分認識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對外國商人、使者頻繁往來元朝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的經歷。
教學難點
世界各地區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圖片輔助法、探究討論法、角色扮演法。
教學準備
投影儀、相關圖片與地圖、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出示馬可·波羅人物圖片,請同學們說出其人其事,進而總結馬可·波羅──一個意大利人,在元朝生活了17年,由他口述的一部書曾風靡歐洲。他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新課:
一、“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投影顯示]《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圖,由學生在圖中找出東西方的三條主要商路,第一條:經過中國古老的絲綢之路到達中亞然后經里海、黑海到達小亞細亞,再通過地中海運到西歐。第二條:由元大都經過海路到達亞洲東海岸經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波斯灣經兩河流域再由水路運到西歐。第三條:由海路到紅海,再由陸路到達埃及亞歷山大港,再運到西歐。
教師提出問題 :通過這些商路,東西方各國有哪些貿易和文化的交流?
生答:通過這條商路,東方的胡椒、肉桂等調味品和珠寶、絲綢等奢侈品源源不斷地運到西歐,中國的羅盤針、造紙術、火藥、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傳到歐洲。
教師引導:和中國往來最多的是什么人?
學生回答:阿拉伯人。
教師出示討論問題: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他們把中國的古代發明展轉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最重要的是他們改進了阿拉伯數字,并把他們傳到歐洲。
教師引導:阿拉伯人注意把學習和創新結合起來,他們不僅傳承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注意吸收別的文化,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新的阿拉伯文化。我們來看阿拉伯世界精神領袖穆罕默德的一句話。
[投影顯示]
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
請同學看投影“阿拉伯數字”
教師提出問題:阿拉伯數字是由什么人發明創造的?為什么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果沒有阿拉伯數字,你會用什么方法表示1-10這十個數字?阿拉伯數字的發明有何作用?
教師引導:我們想象出許多種方法表示數字,但都沒有阿拉伯數字簡單快捷。因此,我們更能深刻體會到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與運用對人們日常生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巨大的作用。
教師引導:在東西方文化的傳播中,阿拉伯人起了一個溝通和紐帶的作用,但是西方人也有直接來到東方,來了解東方的文明與神秘,他就是馬可·波羅。
二、元朝宮廷中的意大利人
1、馬可·波羅來中國的原因
教師引導:馬可·波羅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并在中國生活了17年,是什么吸引他來的呢?
學生回答:是元朝的強盛。國家統一,幅員遼闊,農業和手工業發達,中國的還陸交通十分發達。
教師總結:元朝國力強盛,便利的交通,開放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向往者。馬可·波羅就是其中的一位。
[投影顯示]《馬可·波羅人物圖片》及《馬可·波羅一行離開威尼斯》
教師指導學生看教材中有關馬可·波羅來中國的過程及在中國生活工作的經歷,并根據這些內容編演課本短劇。
(人物有:馬可·波羅及其父親和叔叔,元世祖,旁白)
[父親]:馬可·波羅,你為什么要跟去遙遠的中國,這一去路途遙遠,條件惡劣,你才只有17歲,能堅持了嗎?
[馬可·波羅]:我已經仰慕中國很久了,中國那里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古老的文化,我去中國就是要了解那里的一切,還有他的繁華富庶,都深深吸引著我,我一定不怕困難,請父親準我。
[旁白]:(馬可·波羅隨著敘述的內容表演)馬可·波羅一行從威尼斯出發,先到達地中海然后大沿“絲綢之路”東進,他們時而乘船,時而騎馬,時而騎駱駝,時而步行。歷經三年,終于到達元朝的都城大都。
[元世祖]:馬可·波羅,你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就在這里生活為我們元朝效命吧。
[旁白]:就這樣,聰明的馬可·波羅很快學會了漢語和蒙古語,曾奉命外出視察,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跡,在中國生活了17年后,從海路回國。
2、《馬可·波羅行紀》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教師引導:根據馬可·波羅在中國的見聞,整理出的《馬可·波羅行紀》可以說給整個歐洲帶來了中國文明之光,對以后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體如何呢?
學生回答:他的《馬可·波羅行紀》向西方展示了迷人的東方文明,介紹了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富有,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友好往來。
教師引導:這就是歷史的偶然性。那么,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有哪些重要的歷史意義呢?請同學們展開討論。
學生回答:和平交往促進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聯系和友誼;傳播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促進了各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息息相關的整體。
教師引導:那么你打算怎樣做一個國際交流的使者,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
學生回答: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多學習和掌握西方的語言,有一個開放的國際意識。
教師總結:悠悠駝鈴,漫漫古道,曾經往來過多少的使者,他們帶著夢想,帶著希望,為東西方的交流架起座座友誼的橋梁,阿拉伯人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阿拉伯數字、阿拉伯天文學一一傳入中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中國居住了17年,他的《馬可·波羅行紀》為新航路的開辟奏響了前音。相信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定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