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教案
②“角色扮演”的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發揮才華的舞臺,從而更加深刻體會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性;
③通過激烈的辯論協商和生動的角色扮演,學生能夠合理地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師生總結
達到共識
針對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提到的有關保護白頭葉猴的方案,播放一段1996年到xx年潘文石教授和他的學生在當地研究白頭葉猴,并且使白頭葉猴的生存狀況得到改善的錄像,引導各組學生形成保護白頭葉猴的方案。 結合這段錄象,思考:你制定的保護方案哪些被采納了,哪些沒有被采納?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理解和觀察。 ①有的學生一定會想到要把農民或者是白頭葉猴中的一方遷走,但是,那樣,農民就會背井離鄉,白頭葉猴會被關進動物園的籠子里面,逐漸喪失野性。這樣的矛盾怎樣解決?通過錄像中介紹在科學家的研究、倡導、教育和媒體宣傳、政府合作及當地農民支持下,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并健全了法制,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狀況,使白頭葉猴和人類和平共處,看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景象。
②通過觀看錄象,體會潘文石教授和他的學生在研究道路上的坎坷經歷,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教育,并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大意義,呼吁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全球意識。
實踐應用 引導學生應用這節課的方法,進一步設計如何保護東北地區的珍稀物種──東北虎的方案。 課下設計方案,進一步交流,達成共識。 進一步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與實踐相結合,形成學生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參與意識和公民意識,并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附:[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中的發言]
白頭葉猴:我們世代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一切動物的生存權利是平等的。人類沒有任何理由驅趕甚至捕殺我們。
農民:我們農民的生活條件非常不好,祖祖輩輩都是這樣墾荒、砍柴。如果不砍柴,就無法取暖、吃飯;孩子的吃飯、穿衣、上學都得用錢,有時還得養個豬什么的,這樣,需要的柴禾就更多了。如果為了保護白頭葉猴而不讓我們砍柴的話,我覺得我們生活不下去了。
科學家:作為科學工作者,我們應該大力倡導保護白頭葉猴這種瀕危動物。經過研究發現,在國外目前還沒有發現白頭葉猴的活體或標本。但是在研究保護白頭葉猴的過程中,也許得不到當地農民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我們不斷的交流、溝通,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白頭葉猴,保護白頭葉猴。而且,我們也可以進行募捐活動,最好能籌備一些資金來建立一個保護白頭葉猴的保護區。
政府官員:對于政府來說,應該支持科學家的研究工作,并協助科學工作者對當地農民進行宣傳和教育,同時,要正確協調農民和白頭葉猴爭奪生存資源的問題。可以撥款凈化水質,挽留師資,讓農民用電或其他方式取暖、做飯而不用柴禾。另外,我剛才看見白頭葉猴的棲息地──石山都被炸開,作為采石場了,我們會下令盡快關掉這個采石場的。
六、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共享課程資源,樹立開放的課程觀
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等),更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即“體驗課程”,師生同為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所以,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白頭葉猴”的內容,師生共同搜集資料、處理信息,課上共同交流,達到了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