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上語文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起始課)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1導入“誰憐愛國千行淚”,“一寸山河一寸金”,愛國主義,是人類走向文明的強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千千萬萬的志士仁人,為了敬愛的祖國,用各種方式,傾訴著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愛國主義凱歌。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愛國主義的篇章”,傾聽愛國主義的贊歌,感受先驅們的愛國情懷。聽講可以播放愛國主義歌曲,如《我的祖國》等。2速讀單元課文,完成兩個任務:(1)本單元的5篇課文,各自從什么角度表達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 (2)你能向全班同學講一個愛國主義故事嗎?要求故事講得生動形象,通順流暢。要點:以物寄托思鄉之情,牢記祖國語言,歷盡艱險回到祖國懷抱,捍衛祖國尊嚴,決不投降,憂國憂民…… 先小組講,接著代表上臺講述,最后點評。目的是初步感知課文,激發愛國熱情。 合要求就行,重在鼓勵,目的是拓寬視野。3明確單元學習任務:請同學們依據單元提示、課文練習和自己的體會,大致明確本單元的主要學習任務。 學生先獨立思考,后集體討論,做到基本一致。參見單元教學目標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棗核(1)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1導入我先朗誦一首詩,如果有知道這首詩的同學,可以和我一起朗讀——《月之故鄉》。“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里/抬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有沒有同學知道這首詩的意思?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她),也會有這種思鄉之情嗎?——這,就是蕭乾在《棗核》里所要告訴我們的。 這首詩表達的是思念家鄉的感情。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詩人難抑思鄉之情,仰天望月,對著月亮傾訴自己思念家鄉的感情。 2整體感知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完成2個任務。(1)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圈點勾畫,利用頁下注和手頭資料(包括詞典)解決疑難字詞。 讀課文,作概括。(同窗離開故土50余年,在美國家庭事業都如意的情況下,托“我”捎帶幾枚生棗核給他試種。表達了身在異國,心系故土之情。)作圈點,排疑難。 3研讀課文(1)具體說來,文章共寫了哪幾件事?這些事情是如何融為一體的? (2)文章以“棗核”為題好在什么地方? 索棗核——用途蹊蹺見棗核——如獲至寶說棗核——為解鄉愁議棗核——民族之情棗核是全文的線索,用棗核設置懸念,用棗核推進懸念,用“棗核”揭示懸念。棗核將海外游子之心與吾鄉吾土緊緊連在一起,棗核雖小,在文中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4布置作業(1)找一篇具有以小見大、以某物作為線索之特點的文章,與之比較。(2)誦讀課文,品味語言的精妙。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棗核(2)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1導入《棗核》是一篇樸實中見深情,平淡中顯奇妙的華人思鄉文章。這堂課,我們就重點學習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聽講 21、這篇文章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速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 2、“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說明了什么? 1、殷切、托、劈頭、感慨良深、那是……開、挑選、買、拉、堆語言樸實,透過這些字詞卻能體現出友人思鄉之情。游子心境無法填補的缺憾,是 優越條件、優美環境等無法取代的鄉土之戀,是改了國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偉大所在。 3研讀5——10段,品析下列問題。1、“思鄉之情”是一種情感,是一種情緒,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美籍華人的這種感情是那么可觸可摸可感,生動具體感人。課文中從哪幾方面來寫它的呢?2、文中寫“美麗的山城”、“漂亮的小樓”、“精致的花園”、“美滿的家庭”,是不是離題了?如沒離題,敘寫它們有什么作用? 文章是用中國化的景物、獨特的人物語言,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了,我們分析課文時是恰好相反,是透過具體的描寫,來得出概念。 不僅沒離題,而且起到了突出主題的作用,因為照理說越是家庭事業如意,越應該無憂無慮,心滿意足,這樣就更反襯了美籍華人朋友思鄉之苦之切。 4體會下面幾段話中加黑的詞語對表現中心思想的作用。、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