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5.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 學生用簡要的語言來總結此課堂學習內容的收獲。
附板書設計: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現象 成因
魔鬼的海 光作怪(折射和反射)
鳴 沙 ---------------- 聲作怪(沙粒移動摩擦)
即:一切怪象均可用科學道理來說明
第3課時 《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二)
學習目標:
1. 辨析相關詞語,說出加點詞用的好的理由,品味語言。
2. 指導學生由課本引申出感興趣的相關問題。確定研究主題、制定計劃、分工合作、從多種渠道獲得資料,經討論分析后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課前準備
1. 自學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向沙漠進軍》。
2. 教學在多媒體網絡教室內進行,提供一人一機的網絡教學環境,含internet和top教學控制系統,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反思
1 品味語言
課文作為科學小品,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和多種修辭手法,所以語言不僅準確而且還很形象。
1. 組織學生比較課后探究練習二句子中加點詞語和括號中的詞語,說說加點詞語用的好的理由。
2. 教師簡評并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生動。 比較、辨析、
討論、交流
找出其他詞語加以辨析。
2 語文活動
這節課我們對有關沙漠的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但要想真正了解沙漠還要我們繼續用科學的眼光去探求。
1. 同學們根據的興趣和愛好確定自己的身份(旅行家、地理學家、文學家、考古學家等),確立幾個研究方向,暢談自己學習本文后的一些收獲或有價值的問題。
(1)課文在分析鳴沙現象產生的原因時用了“據一些專家的意見”這句話,看來竺可楨1961年寫作本文時人們對鳴沙現象產生的真正原因還沒有定論,地質學家可上網查找解決。
(2)沙漠帶給人類的并不總是美好的感覺,他也會以另一面露出他獰猙的臉孔。近幾年來不斷襲擊人類的沙塵暴正日益困擾著我們……沙塵暴是如何產生的,他對人類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地質學家上網了解一下情況。
(3)大家一定知道探險家余存順困死在可可西里無人區的故事,法顯《佛國記》中說“沙漠是這樣的荒涼,空中看不見一只鳥,地上看不到一只走獸”。沙漠對人類來說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和不盡的危機,沙漠求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旅行家可上網查找有關資料,談“沙漠中的求生之法”。
(4) 1961年竺可楨在《向沙漠進軍》一文的結尾段中講:“從上面介紹的一些情況,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人類征服沙漠的遠大理想會更快的成為現實。我們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沙漠變成耕地和牧場,為人民服務。”四十多年過去了沙漠的現狀如何,竺可楨生前的愿望實現了嗎?生物學家可上網了解。
(5)關于沙漠還有著許多神奇的傳說和悠久的歷史故事,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可一起研究。
指導鏈接網站
1幾個較好的搜索引擎: 百度
2供選用的幾個關鍵詞“沙漠”、“圖片”、“沙漠求生”
3幾個較全面收錄沙漠相關知識的網站
甘肅治研究所
中科院新疆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