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6
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禮儀。以揚棄的態度對待傳統禮儀,繼承其中的精華,同時要積極吸取現代社交禮儀。
尊重少數民族的禮儀習俗。在與少數民族交往時,要入鄉隨俗,不能因為不習慣少數民族的某些禮儀習俗而加以貶低或不遵守。
區別對待外國禮儀。一方面要尊重外賓的禮儀習俗;另一方面,在尊重外賓的社交禮儀時也要注意我們自己的禮儀習俗,把二者恰當地結合起來。
社交禮儀三題
握手禮儀。握手是現代社會人們最常用的禮節。握手時,主人應主動伸手與客人握手。年長者、身份高者,應主動伸手與年輕者、身份低者握手。男性應等女性先伸手后再握手,男性只握女性手指部分即可;女性無握手之意,男性不應伸手,而以點頭致意。多人握手時不要交叉握手,要等別人握手完畢后再伸手。
待客禮儀。當得知客人要來訪時,應將室內打掃干凈,收拾整齊。客人來時,要及時開門表示歡迎;然后請客人就坐,送上茶水。對熟悉的客人可以隨便些,對初次登門的客人則盡可能消除其陌生感,使之愉快、自然。交談時,可以尋找一些雙方都熟悉和感興趣的事作為話題。客人離開時,應有禮貌地送到室外,并打招呼“歡迎再來”。
舞會禮儀。參加舞會前要適當梳洗打扮,著裝要整齊、大方、得體。不要穿過于暴露的服裝。舞會進行中,邀請舞伴要有禮貌,男女可以互相邀請,但以男方邀請為主,女方對男方的邀請一般不應拒絕。舞姿要端正、大方、健康,說話要輕聲,不可旁若無人地大聲談笑。尊重舞伴,雙方距離適度。大家正在起舞時,不要在舞池中穿行、找人。
交往禮儀的特性
規范性與普遍性。禮儀是一種規范,是一定社會對人們的社會行為所提出的要求。這種要求在人們長期、反復的生活實踐中形成,一經形成規范即成為一定的禮儀。禮儀對一定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制約性,是該社會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它是人們共同實踐的結果,具有普遍性。
民族性與差異性。不同民族的緣起背景不盡相同,每個民族都具有自己的共同語言、共同生活地域、共同生活習慣。這樣,不同民族就形成了不同的禮儀。不同民族、同一民族的不同發展階段甚至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交禮儀。這就是禮儀的民族性和差異性的體現。
多樣性與共同性。禮儀涉及生活的各個層面,不同領域、不同行業都有自己特殊的行為規范要求,這是禮儀多樣性的體現。然而,禮儀的主體畢竟是人,人是具有共性的,所以,交往禮儀也總表現為一定的共性。
繼承性與發展性。交往禮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繼承性一面。社會是不斷向前推進的,交往禮儀也隨社會的進步而變化。這就是交往禮儀的發展性。
社會性和國際性。交往禮儀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有著廣泛的社會性,它貫穿人類社會始終。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會有交往禮儀。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地球成了名副其實的“地球村”,交往禮儀也必然具有國際性。
了解節日禮儀
節日,是傳統的慶祝或祭祀的日子,節日對禮儀的要求極高。不妨了解一下中外有代表性的節日禮儀。
(1)我國的傳統節日有:
春節,其禮儀習俗為
清明節,其禮儀習俗為
端午節,其禮儀習俗為
中秋節,其禮儀習俗為
重陽節,其禮儀習俗為
潑水節,其禮儀習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