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課 堂 互 動
設 計 意 圖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實話實說
導出課題
第二框:
“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 導入:眾說紛言話網絡
【多媒體演示】flash 短片《網絡生活》,并要求實話實說:
(1)你上網嗎?你在哪里上網?
(2)每周上網時間是多少?
(3)一般上網干什么?是否有網友?你玩什么游戲?
(4)網絡給你帶了什么?
導言:有人戲稱網絡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惡魔”。事實上,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網絡交往確實是利弊并存。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趨利避害,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
投影課題: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
學生觀看短片,感受網絡交往,實話實說對網絡的看法,再次體驗網絡生活。
聽述導言,明確學習內容,并且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
讓學生回歸生活,感性體驗。
話題導入,吸引學生迅速進入課堂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
課堂調查
體驗網害
第一目:學會自我保護
1. 網絡交往對象不可捉摸——提高安全防護意識 活動1:課堂調查pk賽
【多媒體演示】組織班級調查 “你眼中的網絡危害”,讓學生分組匯報課前調查到的網絡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典型事例。
鏈接案例,加強印象:
(1)網友爽約,女孩傷心欲絕服藥自殺;
(2)要錢會見網友被拒絕,一少年揮刀向父親(搜狐網站)
提問:有一網友陌生邀請你見面,見還是不見,為什么?
小結:網絡世界是虛擬的,網絡交往對象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必須提高警惕,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
投影:網絡交往對象不可捉摸——提高安全防護意識。 學生結合課前的調查情況回答,介紹課前調查所得到的網絡交往中遇到的典型例子,分組競賽。
結合案例,歸納網絡危害,討論陌生網友邀請見面,如何應對。
小組討論交流,經驗共享。
讓學生明確網絡信息良莠不齊,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時時提高警惕,筑一道青春防線。
讓學生明確網絡世界是虛擬的,網絡交往中要學會自我保護。
2. 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提高辨別覺察能力 活動2:出謀劃策你能行
【多媒體演示】flash短片《小萍的求助信》:小萍在上網時遭遇了色情網頁,由于好奇,上網一觀,結果深感不安,同時又由于發(fā)現網上購買mp3較為便宜,她很困惑。
出謀劃策1:小萍該怎么辦?
《青春防線》:據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統(tǒng)計,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有70%因受網絡色情暴力內容影響而誘發(fā)盜竊、搶劫、q###j等幾類嚴重犯罪。
出謀劃策2:看了70%這個數據后,請大家想一想,我們該如何為自己筑一道青春防線?
小結:誘惑永遠存在,陷阱就在身邊。作為網絡游客,只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才能免受傷害。
投影: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提高辨別覺察和抗誘惑能力
學生各抒己見,暢想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可能性,并出謀劃策,提出自己的建議。
面對網絡色情暴力,探討如何筑起一道青春防線。
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經驗共享。
通過閱讀小萍的求助信,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在網絡中會出各種不良信息,提高學生辨別覺察和抵御不良誘惑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發(fā)揮成員間的相互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