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代代相傳的生命
第四節 動物新老個體的更替教學目標: 1.知道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特點。 2.了解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 3.知道人衰老的實質和死亡的標志。 4.知道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情況,增強尊老的意識。 教學重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衰老和死亡的實質 教學難點: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區別
教學過程
備注
1.復習引入:什么是動物的生命周期?動物的生命周期有何意義? 而新個體是通過生命周期的哪個生長時期產生的?各種動物的生殖方式都一樣嗎? 2.學生回答: 3.講述:動物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動物新老個體的更替。新個體是通過動物的生殖產生的。成年個體在死亡前,能產生新的個體,以保證種族的延續。接下來,我們就學習相關知識,并板書:第四節 動物新老個體的更替 4.提問:我們已經學習了人的生命周期,你在課本圖中試著填出人的生殖過程。 5.回憶回答: 男性 精子 受精卵 新生命 女性 卵 受精 6.講述板書:一、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1.有性生殖:像人那樣,通過精子和卵結合,形成受精卵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稱為有性生殖。 7.展示設問:1)下面這些動物能進行有性生殖嗎? 2)這些動物的有性生殖有什么不同? 8.討論回答:學生看圖,小組討論、交流,對這6類動物進行分析,根據有性生殖的特點進行判斷,認為都能進行有性生殖,學生根據經驗,通過觀察、討論,認為:哺乳類是胎生,其它是卵生;魚類和兩棲類是體外受精,其它是體內受精。 9.講解板書: 1)受精方式:魚類和兩棲類是體外受精,昆蟲、爬行類、鳥類、哺乳類是體內受精。10.思考討論:1)、體外受精的動物所形成的受精卵一般在什么環境中發育? 2)、這兩種受精方式哪一種更優越(有利于受精卵的形成)? 11.講解: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聯系動物的生活環境,能說出受精卵在水中發育,與體內受精相比,受精率要低的多,所以體外受精的一般是卵生的,通過產生大量的卵來保證卵的受精。 12.展示設問: 不同種類的動物胚胎發育的方式也不一樣。卵生和胎生是兩種主要胚胎發育方式,它們本質的不同具體表現在哪里? 13.學生思考:觀察圖,聯系生活、學生得出動物的胚胎發育的不同點:發育場所和營養來源,并分別說出具體的區別。 14.講解板書:2)動物的胚胎發育:
方式
發育場所
營養來源
卵生
母體體外
卵中的卵黃
胎生
母體子宮內
母體供給
卵胎生
母體體內
卵中的卵黃15.提問:你能舉出常見的一些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嗎? 16.學生舉例:胎生有貓、狗等,卵生有雞、鳥、魚等。 17.補充:卵胎生的胚胎發育方式的具體表現,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數的動物如鯊魚、蝮蛇等。 18.展示:投影放在培養皿里的打開的新鮮雞蛋,讓學生觀察,認識到卵生動物的卵很大 19.討論: 1)卵生動物的卵比胎生動物的卵要大得多,這對胚胎發育有什么意義? 2)胎生和哺乳,對哺乳動物的繁殖有什么意義?說說理由. 20.思考回答:卵生動物的卵大為胚胎發育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而胎生和哺乳使動物的成活率要高,在母體里安全、溫暖、營養有保障等。 21.展示提問:利用多媒體展示變形蟲和水螅的生殖過程的錄象和圖片 22.得出結論:變形蟲是分裂生殖;水螅是出芽生殖。芽體從母體上脫落下來,可以長成新個體。 23.思考討論:變形蟲和水螅的生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與動物的有性生殖方式在本質上有什么不同? 24.學生比較:比較發現都是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沒有涉及到精子和卵的受精過程,確認這種生殖方式與有性生殖是不同的 25.歸納板書:2.無性生殖:像變形蟲和水螅那樣,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結合,直接由一個母體產生個體的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26.小節:動物的生殖方式具有多樣性,你能整理出,完成課本中框架圖嗎? 27.過渡學習:新生命誕生后,經過生長發育,最終都要衰老死亡。衰老的實質和死亡的標志分別是什么? 28.學生自學: 29結論板書:二、衰老和死亡1.衰老的實質:身體各部分器官系統的功能逐漸衰退的過程。2.死亡的標志是心臟、肺、大腦停止活動,其中大腦停止活動是死亡的主要標志30.討論: 1)人的衰老有哪些表現?延緩衰老有哪些方法? 2)我們能為老人做些什么? 31.討論回答:略。答案豐富、多角度地來說明該社會問題;了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情況,增強尊老意識,樹立社會責任感。 32.小節:關懷老人,使他們平安、幸福地度過晚年生活,也是我們年輕人的義務。 33.課堂練習: 1)蚯蚓被截成兩段后,過一段時間,能長成兩條蚯蚓。這是分裂生殖嗎?為什么?(不是,是再生現象) 2)有人說,青蛙在繁殖時期,雌蛙和雄蛙有抱對現象,所以青蛙的生殖方式是體內受精。這句話對嗎?為什么? 3)說出五大類脊椎動物的受精方式、胚胎發育方式和胚胎營養來源。 34.課后作業: 說出:雞、狗、鱉、蛇、鯨的受精方式、胚胎發育方式和胚胎營養來源。35.課后小節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