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四章 電路探秘
②指針偏轉過激,超過滿刻度又被彈回,說明量程選小了。
③指針偏轉很小,說明量程選大了。
④指針反向偏轉,接線柱接反了。
應根據情況給予改正后,才能正式接通電源。
(4)讀數
讀數時應“先看量程,再看中點,然后讀數”。選用0~0.6a量程,指針相鄰兩個標度值分別為0和0.2a,其中點值為0.1a,指針所指的值是0.1a過兩小格,每小格為0.02a,電流表示數為0.14a。這種方法為“中點助讀”,可有效地防止讀錯數據。
學生分組實驗:用電流表測電流
(五)對串、并聯電路中電流關系的理解
1、串聯電路各處的電流強度相等:在串聯的電路中,不論電流表連入電路的位置如何,測量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因此,串聯電路各處的電流強度相等。
2、并聯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
如圖所示的并聯電路中,在這一電路中,干路如同總水管,兩并聯支路如同兩分支水管,在相同的時間內,總水管中的水流量一定等于兩分支水管中的水流量;反之,兩分支水管中的水流量一定等于總水管中的水流量。因此,并聯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
閱讀:電池,并要求學生課外實驗。
七、課后反思
學生使用電學儀器的能力比我想像中要強許多,兩個班只有一個小組使用時正負極接錯,其他小組都能正確使用,并測出電路中的電流。這樣看來要多讓學生動手自主實驗。
第3節 物質的導電性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以可采用學生實驗或教師演示實驗的方式組織電阻的教學。通過學生設計實驗的電路圖,交流后再由學生自主實驗或教師演示方式研究物質的導電性。從導體和絕緣體中引入半導體,再進一步過渡到電阻。
二、學生分析
這部分知識學生會認為很簡單,因為在小學已經接觸到了。但要深入到電阻,又變成一個受前概念影響的物理量。
三、教學目標
1. 能用正確的方法探測電路中的電流的大小
2. 能設計一個最簡單的實驗方案檢測物質的導電性
3. 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4. 了解導體的導電能力與外界條件有關
5. 知道半導體材料及其應用
6. 知道金屬導電原因是有自由電子
7. 理解電阻概念,知道電阻的單位
四、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理解電阻概念,知道電阻的單位
難點:能設計一個最簡單的實驗方案檢測物質的導電性
五、方法設計
演示實驗法為主
六、教學過程
(一)實驗引入:
實驗:取出一段導線,當場剖開,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屬絲。問:為什么所有導線都是這樣設計的?我能不能換一下,用塑料或橡膠做內導線,金屬做外套?這樣會有什么問題產生?
(二)探究物質導電能力
1.在講臺上展示銅片、鋁片、塑料直尺、玻璃棒、鉛筆芯、食鹽水、蒸餾水、硬幣、粉筆等等。
問:根據生活經驗,誰能把這些物質分分類,一類是能夠導電的,另一類是不能導電的?
生…… [板書]
這是我們由生活常識得到的結論,正確與否我們得用事實來說話,動手做做實驗,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首先我們要來設計一下實驗方案,畫出它的電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