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
4.結合校本課程“廢棄物的藝術加工” 和學?萍脊澟e行“生命的綻放——廢棄物雕塑展”,舉辦收藏拍賣會,通過參與學校大型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后記:
本課教學,令我感悟多多,現列舉三點與同仁共勉:
一是要立足學生生活。教師應時時處處引導學生將美術學習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如學生學習材料大部分來自校園和家庭生活;作品的展示是通過數碼相機和qq攝像頭這兩種社會生活中常見的電子產品;教學成果最終發揮的是美化家庭生活的功效等,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在體驗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還讓他們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情可表!
二是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美術學科的有效整合。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實用功能,使課堂呈現“美”“變”“趣”的特點?梢岳脤嵨锿队啊荡a相機和qq攝像頭即拍即得功能,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這不僅能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最終作業,記錄下學生作業過程,甚至還能直播全班同學或者學生個體創作過程及其學習狀態,為科學合理地進行學習評價提供了硬件支撐。
三是注重個性表達。羅丹說:“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飛涌的;生命之花,是由內而外開放的。同樣,在美麗的雕刻中,常潛伏著強烈的內心顫動!蹦壳拔覀兊拿佬g教學較側重于注重客觀物象的再現,常常忽略了學生主觀情感的表達,所以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不用太在乎造型上的像是不像,而要多揣摩塑造對象的精、氣、神,注重表現其生命本質。教師尤其要對學生作品中流露出的個人的感受性的東西加以肯定與引導!
當學生的創造之泉滋潤了廢舊物,廢舊物便綻放了生命。希望本課的教學能促使學生不斷地尋求新材料,利用新語言,探索新方法,發現生活中的美,讓自己的生命綻放藝術創造的光輝。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選自蘇教版中學美術15冊“綜合、探索”單元,《尋古探幽》。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尋古探幽》一課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本課學習內容以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漢代畫像石、畫像磚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如何去運用陰刻線、凸線浮雕等藝術手法,動手在泥板上繪刻、仿制一塊畫像磚。學生自己動手,感知泥材的質感,體驗造型的樂趣,提高創造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面對的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這個時候的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學生也許想象力已經開始遭遇瓶頸,但動手創造能力卻是非常活躍的時期,根據教材分析,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我從以下3方面設計本節課總教學目標:
三、【本單元教學目標】:
1、欣賞與評價:學生通過上網查閱畫像石、畫像磚的資料,在課堂上交流收集到的關于畫像石、畫像磚的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在評論中養成崇尚文明,傳承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學習態度。
2、實踐與創造:通過陰刻線、凸線浮雕等藝術手法,動手在泥板上繪刻、仿制一塊畫像磚,在制作過程中體驗造型的樂趣,提高造型的能力。
3、拓展與體驗: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梅蘭芳史料紀念館、泰州古舊民居,與古老文明對話,對歷史大膽猜測,增強他們對家鄉古老文明的研究興趣,以及保護文物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