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
2、通過欣賞提高學生線造型的審美鑒賞能力,增強對藝術的熱愛。
3、學習人物全身寫生的基本知識,掌握站立坐臥人物的寫生方法,初步學習用速寫這種藝術語言,較為生動地表現人的多種運動狀態。并在這種體驗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學重點:了解運動中人的結構特征,全身人物的比例及人物的動態。
教學難點:學會借助動勢線這一手段簡練、概括、扼要、準確地將自己所感受到的藝術形象,簡要明確地描繪下來。
教學準備:全身人物比例圖、動態圖等;速寫作品;往屆學生的人物繪畫作品
學生準備:搜集若干張自己喜歡的人物繪畫作品,表現形式不限。常用繪畫工具自己和他人的合影照片。收集大師的優秀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 導入
欣賞:1、大師及師生的優秀作品。
2、播放牒片
三、 新授
1 教師結合人體比例、結構圖和動態圖引導學生簡單了解人體結構與比例及動態規律:
①全身人物的結構:
全身人物的結構首先為各部分結構的組合,包括脊柱、頭、胸、骨盆、上肢、下肢等,這些外部形體關系可概括為“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其次是上述的結構關系在具體的寫生對象,具體的空間狀態下所產生的隱與顯,虛與實,大與小,長與短,緊與松等差異與變化。二者結合,才是完整的結構概念。
②全身人物的比例:
人物的比例通常以頭長為單位。我國成年人身高約為7個半頭長度,從下頜到乳頭至肚臍各1頭長,從足底到膝關節至大轉子各2個頭長,大轉子連線至肚臍半個頭長。
上肢約為3個頭的長度,肩峰到肘關節1個頭長,肘關節到腕關系1個頭長度。
下肢約為四個頭的長度,大轉子到膝關節2個頭的長度,膝關節到足底2個頭長度。
③小孩的體形比例特點是:頭大,下肢短,上身顯得長,十歲左右的兒童身高為5個頭長略微多點,五歲兒童身高為5個頭長不到,幼兒身高為4個頭長
④、立七坐五蹲三半
坐著的人由于腿部彎曲,高度為5個人頭,正面對著他時,可用服飾來表現,側面對著他時可把腿部彎曲畫成近似于直角狀。坐著的人一定還有凳子、椅子依靠著,必須畫出你可以看到的凳子,椅子的角,畫時要注意透視現象。
2、作畫步驟: 教師作范畫
①觀察人物的姿態進行分析
②大致輪廓勾出人物姿態
③從頭部開始畫人物,進行詳細刻畫
④修改
3、交流自己所帶的照片
請小組選派代表將自帶的合影照片進行展示,介紹一下這張照片的來歷,它在你心目中的價值、分量等。
四、學生作業
今天,讓我們用心、用筆、用線來畫出這張照片中的人物,抒發自己對這張照片的感情。
五、巡回輔導
六、小結下課。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找三、五個模特分別站在老師指定的教室中的某個位置,由老師喊口令,做出口令中的各種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