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
【教學反思】:
由課題《打開的喜悅》可知,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學習可以打開的立體賀卡的制作方法,但本課的教學設計并不僅僅停留在單純的技能技法的訓練層面,而是讓學生在探索實踐立體賀卡制作基本知識和技法的同時,不忘另兩條線索的同時展開,并貫穿課堂始終,一條是情感線,一條是創意線。賀卡是聯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橋梁和紐帶,是承載我們各種情感的載體,有了感恩之情的依托,在進行立體賀卡基本技法制作的同時就蘊含了濃濃的人情味,學生就有了真心的投入。另一條創意線則是通過與各個教學環節的融匯交叉而體現出來的。本課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按“激趣導入——自制立體賀卡的種類與意義——形式與外形——材料與技法——創意要訣——制作步驟——設計創作——交流評價——拓展延伸”的線索逐步展開,在每一環節中,教師起到引導作用,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和探索,去感受,去發現,發展其創意思維能力,避免與別人的雷同,凸顯自己的獨特思維和個性,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原理舉一反三,激發出創意無限。
有趣的“墻”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立體構成作品欣賞、基本知識和累積構成的制作練習,使學生在提高立體構成------累積構造作品欣賞能力的同時,了解累積構造的基本規律。
(2)感受基本形在累積構造中的作用,初步培養開發學生立體形態的創造潛能,重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3)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點
設計一定數量的基本形,通過不同形式的累積構成具有形式美感的“墻體”是本課的重點。
三、教學難點
在累積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設計觀念和設計思想。
四、教學過程設計與案例
1、課前準備
教具:各色彩卡紙、雙面膠、剪刀、美工刀、回形針、部分作品,多媒體課件等
學具:各色彩卡紙、剪刀、美工刀、雙面膠等。
分組:4-6人組合,(體現小組合作的精神、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2、傳授新課
●導入:(實物展示)
(1)教師用紙盒擺出墻式累積構造
師:這里有很多的紙盒現在我把它們擺起來,看看能變成什么?
學生:像一面墻或是屏風等等。
教師補充:對了,我們可以說它像一面墻,像屏風等等。它是由一個個形狀相同的紙盒,經過疊加、聚集等重復組合方式塑造而成新的立體形態,我們叫它累積構造。
(2)請一位同學到講臺前累積組合基本形。
教師:這位同學擺的太好了!我們看到:這一組和前一組比較,它又變成另外一種形態。由此,我們說:相同的基本形重新累積、排列組合后還會變成另外一種形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有趣的“墻”。(板書并出示課件)
●欣賞圖片(課件)
運用基本型累積起來的墻,在實際生活中,特別是建筑環境中,它們會發揮什么作用呢?請看大屏幕:(出示生活中的建筑-----不同的墻面----園林漏窗)
教師總結:通過欣賞圖片,我們看到墻不僅可以分割和變化空間還可以是屏風或是隔斷;起到優化環境或豐富空間的作用。
欣賞、了解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感嘆設計師的奇思妙想,如果我們設計出這樣的墻就好了。不過,在設計之前,先來回顧一下累積構造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