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八年級美術下冊全冊教案
魅力發(fā)揮的淋漓盡致等。 師:好,現在就讓我們的思緒回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領略敦煌藝術的博大精深。由提問導入,播放《千手觀音》的錄像,啟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觀看錄像。 2、新課 1、教師演示課件第257窟壁畫《九色鹿王本生》 師:哪位同學給大家講一講《九色鹿》的美麗傳說 。 生:一位同學講述《九色鹿》的美麗傳說。 師: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畫,現在讓我們一同來回顧敦煌的歷史。(放課件[昔日繁華]) 生:介紹收集的漢代絲綢之路的資料,結合地圖發(fā)表見解。 2、播放課件[佛的世界] 教師簡述佛教的傳入和石窟藝術。 課件演示北朝、隋唐、五代時期的彩塑、壁畫作品各1~2幅。 例如: 彩塑 年代 圖片 藝術特征(學生總結) 北涼 第275窟 交腳彌勒 隋 第419窟 菩薩阿難像 唐 第158窟 涅盤像 壁畫 佛傳故事 第329窟 乘象入胎 本生故事 第257窟 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 因緣故事 第285窟 五百強盜成佛 經變故事 第148窟 彌勒下生 第217窟 觀無量壽佛 學生回答問題,比較后講講各個時期的藝術特點。 總結:敦煌壁畫以北朝和唐代為最盛。北朝壁畫多“本生故事”,宣揚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北朝的時代是一個戰(zhàn)亂的時代,民生多災多難,備受苦難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這些佛教理義上。到了唐代社會安定,壁畫宣揚的良辰美景恰是對盛唐繁榮的現實世界的一種折射,作品充滿健康、樂觀的情調。 3、教師結合上述歷史時期的社會特點進行小結。 播放課件第130窟供養(yǎng)人像與張萱的《搗練圖》、龍門石窟盧舍那佛像比較。 學生談唐代美術作品中人物的造型特點。 師總結:唐代社會的繁榮成就了藝術上的繁榮。 學生欣賞從西魏到晚唐的圖案藝術,感受到各個歷史時期的審美追求和時代精神。 4、播放課件[百年蒙羞藏經洞]) 教師簡述藏經洞的發(fā)現與被盜經過。(課件展示:藏經洞的被盜文物及偷盜者名單、圖片。 學生描述19xx年的中國社會,思考藏經洞被盜的歷史根源并回答問題。(認識敦煌作為石窟藝術寶庫的價值,德育滲透) 教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