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二冊《信息技術》教材說明及教學參考
值為0時,左對齊;值為1時,右對齊;值為2時,中間對齊。 caption caption屬性的值是標簽上顯示的文本內容。 borderstyle 設置標簽控件邊框風格。
值為0時,無邊框;值為1時,有邊框。autosize autosize屬性值為ture時,標簽控件的大小隨顯示內容即caption屬性的值而變化。 在窗體中繪制一個label控件,在屬性面板中改變其屬性值看看label的變化。2. 用print方法輸出數據print方法用于在窗體(form)、圖片框(picture)等對象中顯示文字字符串或表達式的值。
語法格式:[〈對象名稱〉.]print [〈表達式表〉][,|;]
說明:(1)〈對象名稱〉可以是窗體、圖片框。省略時,默認為當前窗體。(2)〈表達式表〉可以是一個或多個表達式,可以是數值、字符串、關系或布爾表達式。數值表達式,將輸出表達式的值;字符串,原樣輸出;關系和布爾表達式,輸出true或false。(3)多個表達式時,各表達式之間用逗號“,”或分號“;”隔開。逗號分隔時,各輸出項按標準輸出(分區輸出)格式顯示;分號分隔,按緊湊格式輸出。(4)每執行一個print方法后將自動換行。(5)print語句的句末加上逗號或分號。(6)print方法具有計算和輸出的雙重功能。
例:雙擊窗體,在代碼窗口中選擇事件“click”,輸入如下代碼(注意:“’”號后邊的文字是注釋性語句,不用輸入):private sub form_click() print '輸出一個空行 print print "今天是"; '在行尾使用分號,將和下邊的日期在一行中顯示 print date '輸出當前日期 print 9 > 8 '輸出關系表達式的值false print print "歡迎學習"; "vb程序設計" '分號也可以這樣用 print end sub3. 用信息對話框(msgbox)輸出數據msgbox函數的語法格式: 變量=msgbox(<提示信息> [,<對話框類型> [,<對話框標題>]])說明:⑴ <提示信息> 為對話框中顯示的提示文本,可以用硬回車符chr(13)使文本換行。⑵ <對話框類型>用于控制對話框中按鈕的數目和圖標樣式,一般有4個參數,4種參數值用加號連接共同作為<對話框類型>。⑶ <對話框類型>可以省略,若省略時默認值為0,即只顯示一個“確定”按鈕,但是逗號分割符不能省略。⑷ <對話框標題> 表示對話框的標題,該選項可以省略。⑸ msgbox()的函數形式的返回值指明了在對話框中選擇了哪一個按鈕。 下列為信息對話框(msgbox)語句形式的用法:例:在窗體中繪制一個按鈕控件(commandbutton),將commandbutton1的caption屬性值設為“退出”。雙擊按鈕控件,在代碼窗口中輸入如下代碼: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a = msgbox("確實要退出該程序嗎?", 1 + 12, "退出")endend sub【教學參考】第十二課 算法描述與程序結構本課主要介紹了程序設計的精髓——算法和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教材安排了多個編程小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什么是算法,了解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并學會使用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編程。本課建議課時2課時。1.算法的描述對于算法的描述,教材給出了三種方法:用自然語言描述算法、用表格描述算法和用流程圖描述算法。其中用流程圖描述算法是編程人員更多采用的。流程圖又稱程序框圖,它是用規定的圖形、指向線及文字說明來準確、直觀地表示算法的圖形。流程圖包括以下幾部分:表示相應操作的程序框;帶箭頭的流程線;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說明。構成程序框的圖形符號及其作用在教材中有詳細的列表介紹。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要掌握各個圖形的形狀、作用及使用規則。畫程序框圖有如下規則:(1)使用標準的圖形符號。(2)框圖一般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方向畫。(3)除判斷框外,大多數流程圖符號只有一個進入點和一個退出點。判斷框具有超過一個退出點的唯一符號。(4)判斷框分兩大類,一類判斷框“是”與“否”兩分支的判斷,而且有且僅有兩個結果;另一類是多分支判斷,有幾種不同的結果。(5)在圖形符號內描述的語言要非常簡練清楚。在具體畫程序框圖時,要注意流程線上要有標志執行順序的前頭;判斷框后邊的流程線應根據情況標注“是”或“否”;在循環結構中,要注意根據條件設計合理的計數變量、累加變量等。2.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教材詳細介紹了程序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有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順序結構: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算法結構,語句與語句之間,框與框之間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的,它是由若干個依次執行的處理步驟組成的,它是任何一個算法都離不開的一種基本算法結構。順序結構在程序流程圖中的體現就是用流程線將程序框自上而地連接起來,按順序執行算法步驟。選擇結構:選擇結構是指在算法中通過對條件的判斷,根據條件是否成立而選擇不同流向的算法結構。循環結構:在一些算法中,經常會出現從某處開始,按照一定條件,反復執行某一處理步驟的情況,這就是循環結構,反復執行的處理步驟為循環體,循環結構中一定包含條件結構。教材中介紹了兩類循環結構:“直到型”循環結構和“當型”循環結構。在這要注意:(1)循環結構要在某個條件下終止循環,這就需要條件結構來判斷。因此,循環結構中一定包含條件結構,但不允許“死循環”。(2)在循環結構中都有一個計數變量和累加變量。計數變量用于記錄循環次數,累加變量用于輸出結果。計數變量和累加變量一般是同步執行的,累加一次,計數一次。 三種程序結構中,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結構,也是最基本的結構,循環結構必然包含條件結構,所以這三種基本邏輯結構是相互支撐的,它們共同構成了算法的基本結構,無論怎樣復雜的邏輯結構,都可以通過這三種結構來表達。【文本資源】選擇結構順序結構只能處理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而在實際應用中,常常需要對給定的條件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并根據判斷結果采取不同的操作,選擇結構的程序即可解決這些問題。 選擇結構:又稱分支結構,根據給定的條件的真(即條件成立)與假,當設定條件成立時執行某些語句,條件不成立時則跳過這些語句或執行其它的語句。選擇不同的執行方向。例如:走路時遇到多個分支的叉路口,如果選擇走分支a去了甲地,選擇走分支b去了乙地,選擇走分支c去了丙地……最終他們都到達了目的地。實現選擇結構的語句有:if then else 、if then else if、 select case。選擇結構中要使用選擇語句,有兩路分支和多路分支兩種情況 ,對應的選擇語句有if語句(兩路出口)和select case語句(多路出口)。 教材的活動任務二采用了if then else語句,活動任務、三、四采用了select case語句。一、if 語句: if語句又分為單行格式和多行格式。1.單行格式1.1語法格式:if <條件> then <語句> 功能:如果條件為true,執行語句組1,否則執行if語句的下一個語句。<表達式>是一個條件表達式或邏輯表達式。例如,if data>=90 then print “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