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二冊《信息技術》教材說明及教學參考
第三課 導演動畫影片
本課主要通過制作“猴子撈月亮”的動畫,介紹了flash短劇的創作環節和導演設計的內容:故事情節分析、導演設計規劃、場景設計、編寫分鏡頭腳本、原畫設計、制作動畫、聲音字幕合成等。本課目的是要學生初步了解flash短劇的制作過程,學會導演簡單的動畫影片。
本課建議課時2課時。
1.劇本分析與腳本編寫
確定動畫劇本后,就要分析劇本,做出導演設計規劃、設計場景和編寫劇本,教材給出了這部分的詳細分析過程,教師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分析,并為學生介紹有關腳本編寫、鏡頭技巧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能初步掌握基本的劇本分析與腳本寫作方法。
故事情節分析給出了《猴子撈月亮》故事的主題、序幕和兩個主要情節。
導演設計規劃分為了腳本創作、美術設計、動畫制作、檢測審核四個階段,并分別列出了每個階段的設計項目和設計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分析領會,了解如何設計規劃動畫影片的制作過程。
場景設計中,根據劇情設計了四個主要場景。分別別列出了各個場景的場景、背景、角色及其角色活動等內容,學生對照劇本,學習如何分析劇本,設計場景,為動畫制作做好準備。
分鏡頭腳本又稱攝制工作臺本,也是將文字轉換成立體視聽形象的中間媒介。主要任務是根據腳本來設計相應畫面,配置音樂音響,把握片子的節奏和風格等。分鏡頭腳本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前期拍攝的腳本;二是后期制作的依據;三是長度和經費預算的參考。《猴子撈月亮》的分鏡頭腳本設計了十個分鏡頭,教師指導學生仔細分析每個鏡頭的畫面、景別、鏡頭技巧等內容。
關于該部分內容,專業性較強,教師應指導學生多多閱讀腳本編寫的相關資料,了解腳本的編寫方法等。
2.原畫設計與素材準備
設計原畫與素材準備的環節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認識到動畫中人物表情、動作的特點以及景物的變化規律。
在動畫中表現人物表情時應注意表情的夸張,以增加動畫人物的趣味性和觀賞性。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說話時的口形變化是本課動畫設計中經常出現的畫面,教師指導學生必須研究并掌握其規律。人物的表情要根據劇情的需要進行夸張處理。口形的變化是與說話的內容和動作相聯系的。如果忽視人物說話時所需的時間,將會給配音同步帶來麻煩。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動畫中猴子們走、爬、跳的動作,掌握規律。
3.動畫配音
配音是flash短片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配音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配音角色進入問題,也就是,在配音之前,需要仔細閱讀劇本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動畫中去,身臨其境,這樣無論從語言、語氣、感情上,才可以調整到最佳狀態。
教師指導學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來配音。先找到幾個同學,按照劇本分配角色,精讀劇本以后,按照劇本的結構表演一番,在表演的過程中錄制臺詞,形成一個大的聲音文件。然后把它導入flash中,我們按照聲音文件的節奏去創作動畫。最后把聲音文件分成若干個單句,在對應動作插入關鍵幀,添加配音。